有色冶金人才摇篮迎甲子 江理为中国工业聚心聚力聚智

2018年10月28日上午,江西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发展大会暨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招商引智推介会在赣州召开。来自海内外的校友、嘉宾2000多人共襄发展盛举。

中国工业报记者在大会现场了解到,江西理工大学(总部地处赣州市,以下简称江理)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信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建校60年来,该校为我国有色冶金等行业培养输送了各类人才近20万人,被誉为我国“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作为学科与江西主导产业关联度最高的学校之一,江理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办学思路,积极发挥人才、学科和科技和智力优势,助推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和苏区振兴发展,全力打造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具贡献度的有特色高水平大贡献理工大学。

近五年江理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共撬动工业产值数百亿元。

图为江理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斌在大会上致辞情景

现场签约项目涉及国内外

本次现场签约项目共计25个,分别是招商项目5个、引智项目6个、科技项目14个。

招商项目中有: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矩阵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深圳道合家具设计有限公司、赣州能之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博雅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一批项目签约落户赣州,涉及新材料、现代家具设计、信息技术等领域。

引智项目中有: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矿业冶金材料研究中心、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德国奥芬堡应用技术大学、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科视维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批人才和项目落户赣州。

科技项目中,协议经费总额达4900多万元。

图为江理建校60周年发展大会暨服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招商引智推介会现场一幕

一甲子春华秋实

江理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斌在大会上致辞时指出,江理办学60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目前,在校生规模近4万人,学科专业涵盖工、经、理、法、文、管、教育、艺术8大门类,构建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矿业工程、冶金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8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江西省一流学科。

办学60年来,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根本,贯彻“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和“教学满意、教师满意、学生满意”的“三优先、三满意”工作理念,先后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两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培养了近20万具有“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三实”品质的优秀毕业生,走出了一大批政界、学界、商界的杰出校友,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6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办学定位,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业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和钢铁行业重要的科研基地,江西有色钢铁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赣州及四省九市边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库、人才库和科技库。学校以建设对区域最具贡献度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建立健全了服务社会的体制机制和实体平台,与赣州市、南昌市、鹰潭市、宜春市等30多个市县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铝业、中国五矿、中国中钢、江西铜业、江西钨业、西部矿业、四川铁投、白银有色、铜陵有色、金川集团、中国瑞林、紫金矿业、中金岭南、金诚信矿业、新余钢铁等百余家国内有色金属和钢铁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积极服务赣州“六大攻坚战”和“两城两谷一带”建设,深度融入“中国稀金谷”和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建设,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与鹰潭市共建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积极助力鹰潭绿色世界铜都建设。

办学60年来,学校稳步推进教育国际化,不断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25所高校实施学分互认、学生互换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招收1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华学习,目前在校留学生达300人;获批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孔子学院。2018年起,学校开始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昆士兰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德国奥芬堡应用技术大学共建国际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合作平台,开展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将迈上新台阶。

为中国工业聚心聚力聚智

杨斌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江理六十载栉风沐雨,一甲子风雨兼程。一代代冶院人、理工人筚路蓝缕、攻坚克难、乘势而上,走过了一段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金色历程,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百折不挠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

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江理办学60年来着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坚持倡导教师将论文写在矿山,写在车间,写在祖国大地。1978年在全国首次科学大会上,即获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吹响了向科技创新进军的号角,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近年来,共获国家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授权专利近千项,其中万林生教授在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国家“863”“973”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科研总经费超过15亿元;获批《钨科技》期刊,该刊是全世界第一本以钨为主题的英文期刊,也是江西省首本英文期刊;获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级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研究平台30余个;牵头组建了中国稀金新材料研究院、江西省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大为提升。

如,罗仙平的团队历时14年,成功研发“复杂铅锌硫化矿高浓度分速浮选新技术集成及应用”,既提高了铅锌硫浮选分离效果及高效回收伴生资源,又兼顾了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该项目获江西省 2016 年度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如今,这一技术已在南京银茂铅锌矿、内蒙古东升庙铅锌矿等 7 座大型有色金属矿山生产中得到应用,累计新增经济效益 16.88 亿元。

万林生教授苦心钻研提高钨冶炼技术30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团队综合运用物理化学、湿法冶金、粉末冶金、传输原理等多学科理论,系统研究了白钨湿法冶炼工艺原理,在国内外首次实现白钨矿高效、洁净制取超高性能钨粉体的工业化生产。如今,这一技术已在国内 9 家大型骨干企业推广应用,近三年实现销售收入50.71 亿元,新增利润 3.86 亿元,产品出口欧美等 16 个国家,创汇 1.4 亿美元。

李明茂副教授近年来一直在鹰潭市科技局上班,为鹰潭市铜加工企业提供定向技术服务。

三年来,江理已稳定为全省33家铜加工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研发新技术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产生了数百亿元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该校还与鹰潭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长期派团队入驻相关企业,支持鹰潭市新建省科技协同创新体6家、省级工程研究平台18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

标签: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