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创业推动互联网浪潮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2月1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科技热潮正在受到一个非同寻常的投资者群体的推动

中国新闻业的现状很严峻。在新闻业处于巅峰时期的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期间,许多优秀且具有主见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国年轻人曾被该行业吸引,但如今陷入停滞的薪酬等因素正使他们望而却步。

相反,大量优秀的中国才俊正被国内迅猛发展的科技和互联网行业吸引,近年来该行业已在一夜间催生出众多百万富豪和亿万富豪创业者。但一种职业的衰落已助推另一种职业的兴起。如今,在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创业者、高管和投资者中,许多人的职业生涯都始于记者。正如他们所说,正是在当记者期间获得的技能、坚守的原则以及看待事物的视角使其在商界获得成功。

2003年在人大获得新闻专业硕士学位后,李娜从事的首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商业杂志当记者。但在另一位年轻同事的激励下,李后来成为一家基金的合伙人。如今,许多当时曾与张鹏共事的记者都已成为当今中国科技初创企业界的名人,包括知乎创始人周源、小米前副总裁夏勇峰以及摩拜创始人胡玮炜等。

从本质上来说,新闻记者和企业高管都是故事讲述者,他们知道以何种方式描述自身才能吸引他人。在中国竞争激烈的科技和商业世界中,没有人是圣人,而且在经营企业时理想主义往往让位于现实主义。然而,当你了解这些人及其打造的产品和企业时,显然能感受到似乎有一系列原则在引导他们行事。

如果他们选择点击量、哗众取宠或将产品卖给出价最高者,他们的声誉将受到损害。其实这正是打造品牌之道:拥有一种属性并坚守原则。在中国最有前景的年轻科技和互联网经济品牌中,至少有一部分正从新闻业的种子中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作者埃利奥特-扎格曼,丁雨晴译)

标签: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