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猪周期”对通胀影响可能会弱于预期
不期而至的“非洲猪瘟”使得新一轮猪周期提前到来,一些机构测算,猪价大涨会强力拉动CPI上升,一旦CPI向上接近3%,或将导致货币政策收紧。但考虑到猪价与CPI相关关系减弱、“非洲猪瘟”逐渐缓解和预期推动下供应增长等因素,可以发现如今“二师兄”已没有了当年的威风,本轮猪周期对通胀影响可能会弱于市场预期。
虽然历史上每一轮猪价大涨都会带动通胀上行,但影响呈现逐渐减弱态势。猪价对通胀拉动效应在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的两轮猪周期尤为显著。2016年国家统计局对CPI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作了调整,猪价权重被降至2.5%左右。在此之后,2015年至2016年的猪周期中,猪价对通胀带动幅度降低,猪价波动与CPI猪肉分项之间的相关性也逐渐减弱。
价格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价格上涨不是来自于货币推动,某一种商品价格脉冲式上涨,很难对整体通胀形成加速效应。今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始终坚持不搞大水漫灌,M2增速总体适度,即使短期猪价上涨推升CPI,也不具备全面持续高通胀的条件。近几日,决策层的政策宣示透露出货币政策保持平稳的信号,比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重提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这些变化意味着,货币供应没有“想象空间”。
农产品价格变化可由“蛛网理论”解释:当期供给决定当期价格,当期价格决定下期供给。本轮猪周期之所以被冠上“超级”二字,原因是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至今未有突破,生猪存栏量屡创新低且同比增速持续下降,市场预期猪价将快速上升,价格也将创新高,且持续时间大概率超过以往。按照“蛛网理论”,熨平猪周期得从尽快增加供给上想办法,目前可以观察到政策火力已经比较集中。
农业农村部近期密集表态,明确四季度活猪价格将突破2016年历史高点。官方不仅给出了猪价上涨幅度的预期值,还划定了猪价创新高的预期时间,这样的举动很少见。如此表态,传递出养猪盈利水平将持续向好的明确信号,意在鼓励养殖户增加补栏。最近一次农业农村部表态还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非洲猪瘟对整个生猪产业的冲击非常严重,这意味着官方对待“猪瘟”影响经济的警惕提升,重视程度提升将有利于疫情防控。所谓“猪无半年贵”,生猪市场走出“非洲猪瘟”的速度,或许会同疫情来临时一样,快到出乎意料。记者 江聃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产业经济排行榜
-
2022-11-09 08:37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1
产业经济热门推荐
-
2022-11-09 08:37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