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3a 第三军医大

“爱不仅仅局限在自我小小的空间,应该把爱的阳光洒满整个世界,照亮每一个角落;这就是大爱的意义!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日前,在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首届思想政治教育风采大赛决赛上,同学们根据《刑场上的婚礼》演绎的情景剧《关于爱》赢得了阵阵掌声。“这是一次增强思政课针对性、时代感、吸引力的有效探索。”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映红如是评价。

“思政课不是传播价值观念的‘孤岛’,思政教育是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一个系统工程。”在该校党委书记陈敏生看来,思政课程的创新提升了学生的“抬头率”与满意度。学校应从思政课程出发,衔接课程思政;从第一课堂出发,辐射第二课堂;从讲台教室出发,深入学生社区,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思政网络,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进课程改革▶▷

上好思政课需要“高精新”

每年开学季,陈敏生总会腾出时间为新生上“思政第一课”。他寄语学生,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贪图安逸、不好高骛远、不畏惧挫折,为梦想而拼搏,汇聚实现中国梦的青春能量。

“一个没有爱的医生做不了好医生。”今年4月,该校校长黎孟枫开讲“思政第一课”,讲解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生的责任与使命,引导学生思考学医的初心,勉励学生抓住历史机遇,提升医学技术,学会以爱待人。

“思政第一课”是南医大推进思政课程改革的缩影,不仅成为了该校思政教育创新的一张名片,而且让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思政课程怎么上?任映红用了“高精新”3个字来概括。

“高”,是指高素质教师。上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目前,该校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比例设置专职教师岗位,同时加大人才引育力度,鼓励教师参加教研培训和学术交流,邀请名家、专家来校开设讲座、进行专题报告,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精”是指精品课程。该校以医学生居多,为此,各学院组织教师编写了医学生思政课教学案例集,如《医学殿堂中的大道行思》(原理课案例)、《民族复兴的医学梦》(概论课案例)、《国家命运与医学变革》(纲要课案例)等,要求老师不仅会讲政治故事,还要会讲医学故事。

“新”是指创新形式。“思政课没有‘新花样’,哪能走入学生的心。”任映红表示,思政课主推专题式、问题式、混合式、主体性开放式教学,开创了情景剧展演、“一站到底”、“经典阅读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抬头率”与满意度。

实施“课程+思政”▶▷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

“我们的目标是所有课程都体现德育元素,每门课都上出‘思政味儿’,所有任课教师挑起育人的使命,形成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陈敏生在该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上提到,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我会给予大体老师足够多的尊重;我会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求索前行……”在《人体解剖学》第一节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开课宣誓,感恩大体老师,感恩所有在医学道路上帮助学生成才的人。该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教师毕振宇说,举行开课仪式,是为了激励大家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目前,学校已有100多门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

“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是要求导师生搬硬套地做到‘课程+思政’。”陈敏生说,要在尊重课程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挖掘课程价值引领功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去,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该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了党委书记、校长牵头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设置课程思政改革专项,立项资助建设一批示范课程;实施各专业、课程负责人讲授本门课程第一课制度;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切实保障课程思政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

探索书院制改革▶▷

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南医大实行书院制改革,开设德风、博雅、尚进和知行四大书院,将大一、大二的学生纳入书院制管理,实现学院与书院并行,前者注重学科教育,后者注重养成教育,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发展。

“书院制改革是探索‘三全育人’的一次积极尝试。”陈敏生表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政课程创新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应主动探索新的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打造全面发展的育人格局。

过去,医学生重科学轻人文,但实施书院制后,该校开展了一系列人文素质讲座和体验式教育,内容覆盖文史哲、军事科技等主题,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贯通。

该校外国语学院教授杨晓霖在德风书院开设的叙事人文工作室,颇受学生欢迎。部分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难以与病人同频共振,易出现职业倦怠。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杨晓霖将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通过引导学生多视角阅读和讲述故事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医德水平。

“我们是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一切以育人为目的。”该校博雅书院辅导员刘肖琴说,辅导员工作是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为了近距离接触学生,她的办公室设在学生宿舍楼下。学生在社区随时可以找到辅导员,接受专业心理辅导、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

目前,书院推行全员导师制,已聘请272名学业导师、49名专职导师,并将宿舍管理员、高年级朋辈导师纳入其中,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机制。

宿舍楼下有主题沙龙、有坐班的导师、有图书馆和健身房……在博雅书院学生徐昕玥看来,书院就是一个“big family”。

“书院搭台子,学生来唱戏。”刘肖琴表示,书院的设立,为学生成长成才“点亮了一盏灯”,让他们更好地开展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成为一名独立的青年人。

思政教育关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根本上是立德树人。陈敏生欣喜地看见,书院制改革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了书院,而书院也发挥着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对话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

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

南方日报:思政教育根本上是立德树人,结合医学特色,可否请您谈一下,南医大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陈敏生:我一直认为,医学教育应当是精英教育。这个精英,不仅是专业技术上的精英,更应该是思想道德上的精英。医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是技术,也是仁术。所谓“大医精诚”,就是医者既要有精湛的医术,又要有高尚的品德。

南医大一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全省第一个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我们希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温度、有情怀的医者。

南方日报:学校如何进行思政课建设,探索过程中有哪些举措?

陈敏生:南医大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直努力探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方法。

首先,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思政工作体制。成立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牵头的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制度化、具体化。

其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领航作用。学校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进行重点建设,确保经费投入。同时,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第三,打造一支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把好“入口关”“培训关”,实行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了社会科学人才与医学专业人才同等级待遇的政策;不断改善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激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南方日报:在“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中,南医大有什么特色的举措?

陈敏生: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推行书院制,推动育人资源的空间整合;二是实施“筑梦引航”工程,推动育人资源的系统整合。

目前,各书院逐步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补充的通识教育体系,打造家园般的“生活基地”,推动宿舍由居住空间向德育载体转变,不仅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育人平台,而且为思政教育延伸到学生社区提供了较好的载体。

“筑梦引航”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开展“理想领航”“实践助航”“爱心护航”“榜样导航”项目,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管理、心理、资助等育人系统,在这4个项目中具化为具体措施,统筹施行。自开展以来,以其形式多样性、内容丰富性、参与广泛性、影响持久性,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

通过书院制和“筑梦引航”工程,目前学校正逐步形成立体式大思政格局。

标签: 南方医科大   第三  
来源:南方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