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星”到“海鸥” 天津海鸥表业引领着中国机械手表的研发方向

新中国第一只量产的手表。

在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博物馆,一张发行于1955年3月26日的 《天津工人日报》,以“我国自制手表成功”为题,报道了中国第一只手表的研制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常年只和洋表打交道的天津修表师傅们,怀着 “为国争光”的豪情壮志,纷纷要求 “制造中国人自己的手表”。1955年初,原华北钟厂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前身)公方代表杨可能,召集修表技术一流、堪称当时国内钟表界精英人物的王慈民、张书文、江正银、孙文俊,在原天津华威钟厂(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前身)二楼的一个房间,组成了国产手表试制小组。

他们以瑞士 “SINDACO”十五钻三针粗马手表为仿制对象。140多个零件,最小的如米小,最薄的比纸薄,他们要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仿制。那时没有精密加工机床,只能用简陋的机床加工出毛坯,再靠手工镂空打磨,使其达到精度要求。

克服了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终于用一颗 “中国心”,起搏了 “中国第一只”机械手表。

他们给这只手表取了一个寓意深长的名字——“五星”牌 (1957年投产后,易名为“五一”牌,后来用 “海鸥”商标取代),并在表盘上镶嵌了一颗金色的五角星作为标志。

他们还在这只手表的表盘上,自豪地镀上了 “中国制”三个金字。因为,正是这只手表的问世,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的历史,开启了我国机械手表制造的先河。

此后的日子,工人们又连续创造了中国机械手表制造业的多个第一只:第一只专供空军使用的航空表,第一只风靡国内市场的 “东风”表,第一只实现批量出口的 “海鸥”表,第一只符合国际标准的女表,第一只 “陀飞轮”手表,延续着中国机械手表制造业的血脉,引领着中国机械手表的研发方向。

标签: 海鸥表业   机械手表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