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微粒制备技术产业化 "普萃特医"异军突起

普萃特医项目基地一景

超临界流体装置图

"目前,超临界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现阶段中国对超临界技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萃取阶段。"近日,超临界技术专家、广东普萃特医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萃特医)创始人胡勇刚博士在广州举行的普萃特医开业暨广东纳米医药创新论坛上如是说。

同济大学教授汪世龙在论坛上表示,尽管超临界微粒制备技术国际上已经出现很多年,但中国一直未有突破,普萃特医的开业及项目落地,标志着超临界技术将在提升中国医药产业的竞争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大型超临界纳米制粒落户广州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领域因为刚起步、潜力大,在我国被称为是"黎明行业",也被看作大健康领域的又一片蓝海。然而,特医食品行业发展目前仍然受制于制药技术和制药设备。

超临界流体技术作为一项创新性产品核心底层的技术,主要包括超临界微粒结晶技术、超临界干燥技术、超临界色谱分离技术以及超临界络合分离,其中,目前在产业化应用较成功的是超临界微粒结晶技术和超临界干燥技术。

胡勇刚介绍,近年来,其研发团队联合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超临界领域的教授专家,调研全球超临界结晶技术在纳米脂质体中的应用,进行各项技术攻关,解决了普通的高压均质、喷雾干燥、物理粉碎工艺出现的问题。

据悉,普萃特医成立于2018年。目前拥有自主研发的超临界色谱分离、超临界干燥、超临界纳米微粒制备装备等先进技术平台,可有效解决行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其中,大型超临界纳米制粒项目近日正式落户广州番禺。

"我希望把普萃特医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超临界流体平台技术企业。"胡勇刚指出,科技创新需要落地,成果转化显得尤其重要。目前,普萃特医落地的项目有纳米制药设备、临床营养品、高端营养品和功能食品等。

国研智库区域研究室主任孙大卫指出,广东是全国主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处于全国前列。以普萃特医所代表的生物医药技术前沿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研发—突破—应用—推广"这条创新链上正在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

努力降低国内制药装备成本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江燕斌长期专注于超临界技术研究,在当天纳米医药创新论坛上,江燕斌表示,超临界流体技术如超临界干燥、超临界色谱、超临界反应、超临界萃取、超临界造粒等,在医药和食品工业、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及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张大超表示,超临界纳米制粒技术之前主要用于药品用途,这次普萃特医把技术从药品方面进一步扩大到功能食品配料方面,是一个大的进步,可以让功能食品变得更加容易吸收、更加安全。

"我们基于专利的超临界结晶制粒技术,为客户提供从超临界结晶制粒设备定制设计、安装、调试等一站式的服务。"胡勇刚表示,传统上将产品做成颗粒,一般通过喷粉或者干燥之后研磨,这种工艺容易造成局部过热、晶体不均匀或功效改变。普萃特医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艺,做出来的东西对人体无害,而且保留了物质原有的品质和特性。

"让中国的制药水平达到国际化的水平,同时一定要让国内制药装备的成本降下来。"胡勇刚表示,希望通过普萃特医的率先发展,带领药物装备制造行业有一个更大提升。

在持续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的道路上,记者希望可以涌现更多像普卒特医这样的企业,在加大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应用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努力走出一条广东的新路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来源:财讯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