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发布“十四五”新材料规划 助力提升新材料核心竞争力

为推动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集聚化发展,近日,山西省印发了《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山西省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瞄准未来发展方向,聚焦先进金属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7个重点领域,不断优化产品品种结构,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构建“1+3+3”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构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优势、新引擎。发挥资源能源优势,瞄准金属材料发展前沿,加快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高性能铝镁合金、高端镍基合金线材、高导高韧性铜合金、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等生产及精深加工,实现集群规模壮大、产业链条延伸、产品附加值提升。到2025年,先进金属材料营业收入达到1300亿元,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高水平先进金属材料制造基地。

规划指出,以汽车轻量化结构件、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海洋工程用高强、高韧、耐蚀、大尺寸复杂精密铝材,太阳能发电用铝材,高纯高压电子铝材等高端材料为突破口,形成以铝合金板带箔、结构锻铸件、建筑型材为主体,终端产品相配套的完整产业化体系,带动电解铝-铝材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实现高精度铝板带箔、高性能ABS汽车板用铝材等高端产品的进口替代,增加高档建筑用铝装饰板、高档PS板基铝带材等产品出口,扩大在高铁、汽车、化学品船舶、海运集装、海工装备等领域应用推广,大幅提升产品整体附加值,打造国内一流的铝合金材料制造产业基地。

重点研究开发镁板连铸连轧技术、高性能稀土镁合金生产技术、高性能变形镁合金板材、型材、汽车轮毂等加工技术。加快开发大截面镁合金型材和大口径厚壁高强度镁合金管材、高性能镁合金宽幅板材、镁合金大型铸件、锻件及其加工装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区域镁资源,打通镁合金深加工关键环节,布局汽车、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新型轻量化镁合金产品。推动原镁-镁合金-镁铝合金板带材、铸件、挤压件-汽车、轨道交通轻量化部件、3C关键组件的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镁合金材料制造产业基地。

发挥在铜开采、冶炼和深加工等方面特色优势,实现上游开采、中游冶炼加工、下游铜板带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链聚合,重点开发高强高导高耐磨高韧性铜合金材料,重点发展5G高频高速铜基应用材料、高精度铜板带箔、覆铜板、高强高导引线框架材料、水箱铜带、变截面带材、高精度异型铜合金材、铜镍硅合金等高性能铜合金产品,积极探索第四代弥散铜合金带技术路径,力求在电力、汽车、高铁、船舶制造、电子和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实现替代进口,推动铜合金材料高纯化、微合金化、材料复合化发展,打造中国北方一流铜加工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一致性高、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的永磁材料、低重稀土含量永磁材料和各向异性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支持骨干企业布局建设钕铁硼磁性新材料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携带成果和项目来园区发展,建设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引进发展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功能齐全、有较强竞争力的钕铁硼磁性材料产业链。鼓励省内下游企业优先选用山西省钕铁硼永磁材料,推动山西省钕铁硼生产与加工由初级产品向高终端产品转变,产品销售渠道由中间环节向终端用户转变,不断拓展在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电机、变频空调、核磁共振等高端领域应用,加快推进耐高温基体抗腐蚀性、低失重、高韧性产品的产业化步伐,将山西省打造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核磁共振磁钢、轮毂电机磁钢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规划提出,瞄准5G终端产品、新能源汽车制造、医疗模型和手术导板等前沿领域,加快推进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颠覆性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重大技术攻关,拓展产品在生物医学工程等行业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提升山西省新材料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重点发展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硅溶胶等产品,积极开发水性涂料助剂、纳米抛光液等多元化、功能化、专业化产品。推广低成本、高比强、高比模和高稳定性的纳米材料,发展高附加值应用产品和高技术含量的纳米终端材料产品,拓展纳米材料在建材、能源、涂层、生物医学、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打造全国重要的纳米材料基地。

瞄准5G终端产品、新能源汽车、医疗模型和手术导板等前沿领域,布局发展一批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3D打印用材料、金属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进一步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加快布局发展晶硅和薄膜为主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和铜铟镓硒、铜铟硫、碲化镉等新型薄膜光伏材料,开发高功率、高密度新能源关键产品,拓展产品在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推进高能效、低成本光伏材料产业化。

加快发展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规划指出,推动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实施新材料重大技术突破工程,开展百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共性基础技术供给力度,加快前沿性引领性技术布局。二要实施新材料创新生态构建工程,推动产业链提档升级,推进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加快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三要实施新材料产业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大力培养新材料领域人才。四要实施新材料企业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材料领军企业,推动新材料企业“三个倍增”,推动新材料企业孵化和融通发展。五要实施新材料集聚集群发展工程,打造转型综改示范区新材料产业核心策源地,培育一批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区,成长一批新材料产业特色小镇。六要实施新材料重大项目建设工程,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深入开展精准招商活动,优化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七要实施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工程,开展新材料强链补链行动,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八要实施新材料标准引领和服务支撑工程,实施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提升新材料检验检测能力,加快推动质量技术创新。

关键词: 新材料规划 核心竞争力 量化结构 制造产业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