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消息丨天津:到2025年基本形成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2小时交通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市交通运输委发布了《天津市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45分钟双城主城内部通勤圈、京津雄30分钟城际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2小时交通圈,全球主要城市1日通达。
《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天津市将形成客运交通“多级一网”。依托完善的航空网、高铁网、轨道网、城乡客运网,形成四级客运枢纽体系,即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国际枢纽,天津站、天津西站、滨海西站、天津南站等为核心的区域枢纽,轨道交通站为主体的城市枢纽,道路客运站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枢纽,实现空铁融合、轨道“四网融合”、城乡客运一体化,推动新建枢纽主要运输方式间换乘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在推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上,天津市将深化京津冀机场错位发展,完善国内干支航线网络,积极发展空空中转,推进中转联程、行李直挂等模式创新。提高口岸服务效能,丰富口岸功能,在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开通海关监管场所,运行进境植物种苗、进境冰鲜水产品等指定监管场地,完善国际邮件互换局功能。支持多式联运发展,创新完善空空中转涉及的安检互认、中转货物集中操作等。
在推动区域铁路枢纽建设上,将建成京滨、京唐、津兴铁路,推进“津城”至武清、廊坊、通州(津武线)市域(郊)铁路适时启动建设,同既有京津、京沪高铁形成5条高铁城际连通北京格局。优化天津站、天津西站、滨海西站等3座主客运站功能,强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高铁城际站与城市轨道交通同步建设,并推进大宗散货“公转铁”“散改集”。
在打造公交都市标杆城市上,优化公交线网结构,构建市郊、干线、普线、微循环线四级公交网络体系,重点优化轨道接驳线路,保障未开通轨道区域的线路覆盖。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及公交站点升级改造,结合新能源车投运,规划新建公交场站21座,其中中心城区建设13座、环城四区建设8座,缓解中心城区范围内场站资源的供需矛盾,提升公交车辆夜间进场率;完善中心城区公交站点候车设施,为乘客提供遮阳挡雨服务,优先在时间间隔较大的站点实行站点时刻表挂牌。推广智能公交电子站牌、智能公交站台,提供公交车到站预报、行程时间预估等信息服务。
关键词: 基本形成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工业资讯排行榜
-
2022-11-09 17:56
-
2018-09-27 19:41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工业资讯热门推荐
-
2022-11-09 17:56
-
2018-09-27 19:41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