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吴纯新 通讯员 雷海超 张静 邱志强

6月28日14时30分,随着主吊顺利摘钩,三支叶片与轮毂实现精准对接,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顺利完成吊装任务。这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

16兆瓦风机安装第三支叶片。科技日报记者何亮 摄


【资料图】

本次安装完成的16兆瓦风机位于平潭外海,距离岸边约35公里,施工海域地处世界著名三大风暴海域之一的台湾海峡,受“狭管效应”影响,全年6级以上大风达300多天,7级以上大风达200多天。“这样的气候对风力发电来说,可谓得天独厚,但对于大型风机安装施工就意味着有效作业时间短、安装难度升级。”三峡集团福建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平说。

16兆瓦风机安装首支叶片。三峡集团供图

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采用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轮毂中心高度152米,约相当于一座52层大楼的高度;机舱、发电机组合体重达385吨,相当于190台越野车的重量;叶片长123米,单只叶片重54吨,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约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大。如此巨大的叶片、机舱和轮毂,在风力的作用下,高空吊装极易晃动。除此之外,该风机在叶片安装对接时,需将176颗直径42毫米的高强螺栓插入直径为45毫米的螺栓孔内,安装误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内。

16兆瓦风机机舱安装完毕。三峡集团供图

为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528次“穿针引线”,实现三支叶片的精准对接。项目施工方还调来全球首艘2000吨级第四代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号。“本次吊装施工环境恶劣,常年风大浪高,工程海域海床表面淤泥类地层厚度大、承载力低,风机机组结构尺寸大、重量重,大型吊装次数达10次以上,适合本海域吊装这种大容量风机的安装船资源数量有限,‘白鹤滩’号是最适合的。”三峡物资招标公司“白鹤滩”号技术负责人王怀刚说。

16兆瓦风机塔筒运输到固定海域。三峡集团供图

“为降低毂轮和叶片的晃动,项目团队在塔筒上安装了‘扰流块’,以保障安装顺利进行。”中铁大桥局平潭风电项目总工程师陈文盛告诉记者,在吊装过程中,给叶片绑了6根人工揽风绳和2根机械揽风绳,随着吊装过程中叶片受力情况的变化,信号员与起重司机密切配合,实时调整,从而保障了叶片的精准对位。

123米长叶片在海上运输。三峡集团供图

根据该海域的多年测风数据计算,单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每年可输出超过66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能够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可节约标煤约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4万吨。

关键词: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