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法院慈圣法庭:扩大调解“朋友圈” 共绘解纷“同心圆”


(资料图)

近日,柘城县法院慈圣法庭通过多方联动,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之间的排除妨害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放下成见达成调解协议,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息事宁人。张某云与张某付不仅是同村村民,而且南北为邻,张某云从张某付两处相对宅院中间的南北路段上向北出行多年。去年年初,因为一些琐事双方产生嫌隙,张某付一气之下在该路段设置障碍物影响了张某云的正常通行,虽经乡村多次调解,但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今年4月份,张某云一纸诉状将对方诉至法院,要求排除妨害,恢复原状。慈圣法庭受理案件后,庭长张高臣第一时间到案涉现场进行勘察,并与该村干部取得联系,了解事件原委,考虑到双方是近邻,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决定以调解手段为双方化解矛盾。在调解中,原、被告双方互相指责、情绪激动、互不相让。为缓解双方对立情绪,承办法官分别单独听取了双方的观点、理由,将隐藏在案件之外的原因、抱怨、不满情绪显现出来,同时以案释法,希望双方稳定情绪、放下成见,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很多纠纷,事情本身并复杂,但处理稍微不慎,就会激化矛盾,导致矛盾升级,甚至可能出现恶性循环和民转刑的情况,因此,如何标本兼治的处理好这起案件至关重要”承办法官张高臣与乡村干部交流后,一致认为调解是当前解决双方纠纷的最好方式。为更加稳妥地化解双方矛盾,法庭联合镇政府、村委会一起找来了该村德高望重的基层党员和乡贤能人,进而扩充解纷帮手,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分别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做工作,既从法律规定上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又从情理上向双方灌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应该互谅互助的道理,历经多次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放下成见达成调解协议并予以履行,矛盾得以妥善化解。近年来,柘城县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围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以提升化解矛盾纠纷和诉讼服务能力为着力点,深化诉源治理,持续引入社会力量,多元解纷“朋友圈”和“同心圆”不断扩大,努力构建解纷新格局,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田保庆 贺德威)

关键词:

来源:科技新闻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