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相关产业和企业协同发力

多位环保、能源领域的专家日前表示,吸取前一阶段能源供应紧张的教训,应加快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多位专家表示,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这是中央统筹分析我国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发展需要后作出的精准判断。

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绿色发展处处长吕侃日在参加“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圆桌对话时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要坚定不移,策略上要稳中求进。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确保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各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角色、定位以及资源禀赋都不尽相同,应根据各地发展实际谋划本地区碳达峰实施路径和目标任务。

吕侃表示,部分地区此前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出现了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等不符合中央精神的行为。

年来,尽管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降低,但目前占比仍达到56.8%。”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说,短时期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是解决当下能源结构不合理、逐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之一。

朱黎阳表示,当前,新能源并网的稳定尚不能有效保障、储能技术尚未取得关键突破,打好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基础就显得非常关键。作为“压舱石”的煤炭仍需保持一定比例,同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朱黎阳认为,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做好三点: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提高煤电的灵活;建设智能电网,提升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能源安全保障水;加快实现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52227亿千瓦时。“若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光伏发电)替代同等发电量,要增加3万多方公里的光伏设备,这相当于海南省的陆地面积。”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认为,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力方向有两个:一是节能提效,二是优化能源结构。

康艳兵认为,未来需要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安全可靠、成本可承受、可持续”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而“终端能源电气化、电源结构去碳化、能源品种多元化、能源系统分散化、能源供需智慧化”将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核心方向。

相关产业和企业协同发力

期有内业人士反映,在笼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情况下,很多好的项目,比如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因为没有用能指标而不批、不建,直接制约了先进、高端新产品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因此受限。

也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非常正确及时。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日前召开的《气候变化经济学》系列教材发布会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能力提升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就表示,不仅要正确对待发展经济与降低碳排放的矛盾,还需要最大效率地激励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目标的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表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30个国家作出碳中和承诺,中国如何在新一轮世界发展潮流中抢得先机,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实现更大发展?这需要在“进”字上做文章。他认为,“双碳”目标下,不能再沿袭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在能源供应侧,需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使新能源在满足增量的同时稳步替代存量。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康艳兵认为,届时能源的时空格局将深度改变,随着分布式分散式的能源系统日益兴起,电力不仅“从远方来”也将“从身边来”。夏冬季节、昼夜的电力供应与需求负荷匹配运行将发生很大变化,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调峰储能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更需要相关产业和企业协同发力。上述多位专家表示,“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发展还要跳出单一场景的模式,立足综合场景,与农林、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称,目前,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5%。预计到2030年,生物质能各类途径的利用,将为全社会减排温室气体超过9亿吨,到206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超过20亿吨。

张大勇认为,发展生物质能可以解决我国城乡各类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利用问题,还能为新时代我国县域经济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全社会需要提高对生物质能的认识。

当前,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矿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步伐正在加快。朱黎阳表示,这些创新技术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有望将二氧化碳“变害为宝”。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