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 航天技术发展或将面临的挑战

“城市的灯光让黑夜如同‘白昼’,但也限制了人们天文观测的脚步”,这是二十世纪中叶出现的一句话,反应的是当时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夜生活丰富背后带来的光污染问题。事实上,时至今日,尽管人们一直在约束光污染的产生,但是光污染的潜在影响依旧威胁着生态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发展,甚至光污染的产生情况远比我们想的要复杂。

目前,光污染已经成为了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并且这种污染往往更难察觉也更麻烦。一方面,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本身就会带来影响,例如镜面建筑反光所导致的行人和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感;另一方面它也会影响光学望远镜所能检测到的最暗天体极限。

而从污染源来说,常见的光污染来源可能是汽车的远光灯、高楼的玻璃墙、街边的霓虹灯牌,但是,这些其实还是相对可控的,并且各国也陆续出台了不少的政策进行约束,还有一个正在逐渐威胁我们尤其是威胁天文学发展的光污染问题其实来源于“天空之上”——人造卫星造成的光污染。

尽管听起来匪夷所思,但这却并非无稽之谈。人造卫星是航天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占航天发射器总数的90%以上,并且功能涉及科学研究、技术实验、技术应用及功能服务等,而从目前我们的生活应用来说,天气预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信、跟踪、导航等多个我们习以为常的领域都离不开人造卫星的技术加持。也正因为如此,各国每年发射以及退休的人造卫星数量都非常巨大,根据联合国此前公开的数据,轨道上的卫星约为8000颗,并且每年会有1000多颗的增幅。

而环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表面会反射太阳光,这些反射的光线会映射在天体望远镜的观测图像中,这也就导致,如果人造卫星密度达到了某个临界值,那么反射光线的干扰将会严重影响天文观测工作的进行。而更糟糕的是,从目前的科技发展来说,人造卫星的必要性是无法被轻易取代的。

当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联合国也针对卫星停留轨道时间以及相关的回收工作做出过要求。不过这种要求其实缺少约束力,也并不能解决光污染问题的根本。因此,但从技术层面来说,解决人造卫星的光污染隐患其实是目前航天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挑战。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抱着消极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事实上,各国已经开始落实相关的计划,并且针对同样会引起光污染的太空垃圾也已经开始推进相关的回收技术逐步实施。因此,或许在不远的未来,这种“光污染”的威胁会在新技术面前迎刃而解。

关键词: 人造卫星 迎刃而解 非常重要

来源:化工仪器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