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井场“举重运动员”


(资料图)

7月11日,炙热的阳光烤着玉门油田青西区块的井场,吊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依然响彻天空。李景亮身着红色工装、头戴红色安全帽,在吊车的驾驶室里手脚协同,精细配合,灵活地操作起重机吊臂,25吨吊车的两个吊钩匀速、平稳、精准反复起落移动。这样的高强度、高精度配合已经长达4个多小时,并仍在持续。

李景亮是玉门油田运输队最年轻的吊车驾驶员,在吊车驾驶员岗位干了9年,累计安全运行20多万公里,安全吊装3万多小时。同事们都说他工作时犹如“井场的举重运动员”,自如地操作着吊钩,将材料、设备、零件精准调运到指定位置。

2017年7月,鸭儿峡作业区实施千方沙万方液大型压裂作业。为了保证作业的连续性,李景亮吃住在井场,虽然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但并没有降低工作标准。他依然一丝不苟地平稳匀速升降每一次吊钩,耐心听从井场工作人员的各种诉求,安全优质地完成了这次配压裂沙作业。

李景亮说:“当时脑袋里只有吊钩和目的地。只要按照流程操作,就不会有问题。”随着持续的安全教育和不断累积工作经验,李景亮自觉杜绝工作中的“低老坏”,对每一步操作都严格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018年7月,李景亮前往老君庙作业区某队送钻具,在卸车时由于钻具超重、超长,卸车地点过于狭窄,没有挪车支撑千斤的条件,如果远距离作业,车辆有倾翻的可能。李景亮说明原因后,拒绝危险作业,但服务单位的同志不理解,投诉了他们。第二天安全监督在实地勘察后,对李景亮拒绝违章操作的行为表示了肯定,并耐心向配合单位解释。谈起这件事,李景亮坦言:“当时也怕投诉,但确实有风险隐患存在,我不能开这个先例。我相信,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李景亮还潜心学习维护保养技术。在修理车辆时他了解车辆零件损坏的原因,并且想办法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针对他所驾驶的吊车支腿跟踪液压管抖动剧烈,致使吊车支腿液压管破裂的问题,在机修厂维修期间,李景亮强烈建议:跟踪液压管上焊接多个固定点,增加胶皮和跟踪管的接触面。他的建议被采纳,维修后减少其抖动,解决了问题。吊车在行驶途中,尤其是在爬大坡时,因车辆自重太重,发动机负荷太大导致发动机抖动剧烈,经常撕裂引擎脚垫,致使发动机固定不住引起其他一系列发动机故障。对此,他反复琢磨、思考、研究,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后,提出扩大引擎接触面积和增加引擎固定接触点,并且替换相关接触材料。这一金点子经采纳后,解决了长时间困扰队内山地行车发动机颠簸严重导致故障频发的问题,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方面大大节约了修车的时间和成本。他撰写的《吊车的维护保养与修理》在2021年《科学与生活》杂志上发表,为同事们起到了示范作用。(记者周蕊)

关键词: 举重运动员

来源:中国石油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