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速讯:在国博遇见风洞


(资料图)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试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也是大气层内飞行器研究最可靠的试验手段。这种管道状试验设备以人工方式产生并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或实体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量度气流对实体的作用效果以及观察绕流物体的现象。飞机、导弹、卫星、火箭等飞行器无一不是通过风洞试验定型而翱翔九天。因此,风洞有着现代飞行器摇篮的美誉,有“一代风洞,一代飞行器”之说。

对于喜欢科技的人们来说,风洞大多只能通过书籍或网络上的资料才能看到。在国家博物馆三层展厅展出的新中国首座大型低速风洞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能够看到风洞的实物,近距离地观察风洞、了解风洞。展览展示的是这座风洞的收缩段、扩散段、导流片、风扇系统,实物均为北大后勤部门工人师傅制作的木质构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发展的重要见证物。

这座1958年建成的直径2.25米的低速回流风洞,是中国首座可以同时为航空工业工程和科学研究服务的试验风洞,直径超过了1955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建成的风洞,后者直径为1.5米。它是当时中国唯一能进行飞行器型号试验的风洞,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合作建设,周培源、钱学森等给予重要指导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1957年9月完成风洞结构设计,11月动工建造,1958年10月1日建成吹风。此后30多年里,作为中国唯一一座2米量级以上的大型低速风洞,为多种型号飞行器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试验,是1976年前中国飞行器设计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为中国低速空气动力学试验和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该风洞直到90年代才逐渐停止使用,成为新中国航空史上对飞行器低速空气动力特性的设计贡献最大的风洞之一。

如今,经过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持续努力、创新奋进,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洞大国,无论是风洞的建设能力还是综合技术试验能力,中国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风洞技术不仅应用于军用领域,在民用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航空工业气动院利用气动原理辅助运动员进行训练,为中国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来源:中国航空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