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 国家将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科学修复退化湿地,湿地保护率达到5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报称,《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近日印发。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科学修复退化湿地,红树林规模增加、质量提升,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提升湿地监测监管能力水平,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

到2030年,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步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固碳能力得到提高,湿地保护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使我国成为全球湿地保护修复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之一,湿地在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提供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抵御灾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家林草局介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面积约5635万公顷,包括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沼泽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不含养殖水面)、沟渠、浅海水域等。

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十八大以来,国家和省级层面累计建立97项湿地相关制度,初步形成了湿地保护政策制度体系。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建立,现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重要湿地,建立了600余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实施湿地保护项目34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面积1200余万亩,实现内地国际重要湿地监测全覆盖。

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行动,是实现我国湿地保护中长期目标、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提高湿地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的有力保障。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大会”)即将于11月5日至13日在湖北武汉举办。上述负责人表示,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是我国履行《湿地公约》,向国际社会贡献湿地保护中国智慧,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有效途径,对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其专项规划,湿地保护规划提出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落实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实施保护修复工程、强化湿地资源监测监管、加强科技支撑、深度参与湿地保护国际事务等6项重点任务,以及出台国家重要湿地相关政策,实施30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开展全国湿地资源专项调查,完善湿地标准体系等16项具体任务。

关键词: 湿地保护 沼泽草地 沿海滩涂 内陆滩涂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