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观察|“储”精蓄锐助减碳3每日消息


【资料图】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王睿佳

提及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十年来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储能技术和产业的支持助力。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为电力系统带来安全运行风险,储能是应对这一风险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说,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储能和新能源的“携手前行”。

当前,抽水蓄能技术成熟、经济性优,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早在2012年,我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即已突破2000万千瓦。

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投产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3639万千瓦,在建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6153万千瓦,已建、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相继规划建设了仙居、长龙山、清远、深圳、阳江、丰宁、敦化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抽水蓄能电站,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具备了规划、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行维护等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无论在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还是在工程技术水平等方面,我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国同时加强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和政策机制建设,通过加强宏观引导、实施试点示范、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等措施,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多种储能实现技术突破和示范应用,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和《“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拉动下,我国新型储能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以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为例,2021年产量达32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6%,储能锂离子电池企业普遍进入订单爆满、产能不足与计划大幅扩产的状态。其中,宁德时代以接近25%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比亚迪紧随其后。

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400万千瓦,位居世界前列;多种技术路线齐头并进,锂离子电池技术不断成熟完善,钠离子电池快速兴起,压缩空气储能首次并网运行,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新技术崭露头角;各地积极布局,大力推动试点示范,探索新型储能应用和运营模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

责任编辑:沈馨蕊

关键词:

来源:《中国电力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