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段旭如:本世纪中叶核聚变能可望实现应用 天天新要闻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资料图片)

在科幻作品中,核聚变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如在今年年初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中,就有着不少关于核聚变技术应用的镜头。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何?科幻作品中展现出的行星发动机等核聚变应用场景能否在未来成为现实?全国两会期间,中能传媒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

中能传媒:您的提案关注点有哪些?

段旭如:我的提案主要是关于我国核事业与核能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包括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及充分发挥核科技工业体系作用推进我国核聚变能研发高质量发展等内容。

其中,建议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将有益于加强核科普工作,激发青少年喜爱核科学的兴趣,同时将有助于激励核事业工作者,对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推进我国核聚变能研发高质量发展方面,建议充分发挥核科技工业体系的作用,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核聚变能研发已走入发展聚变堆核工程与技术阶段,因此应充分发挥我国核科技工业体系的作用,弥补现有聚变研发力量在聚变堆核工程等方面经验与技术的不足,为早日实现聚变能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聚变力量。

中能传媒: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电影中提及的行星发动机其原理就是核聚变,您如何看待这一科幻方向?在您看来,电影中展现出的行星发动机等核聚变应用场景未来能否成为现实?

段旭如:《流浪地球2》这部开年科幻电影非常震撼,利用核聚变作为能源来驱动庞大的行星发动机,这是科幻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作者对未来科技的期待,特别是对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核聚变能的期待。

可控核聚变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固有安全等突出优势,1升水中含有的氘全部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据估计,仅在海洋中含有的氘,作为核聚变燃料足够人类使用上亿年。因此,未来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旦实现应用,像海水淡化、星际旅行等因耗能巨大而望而却步的工程均有望在核聚变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而像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等硬核科技以目前的认知看似遥不可及,但随着未来的重大发现和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在未来或许可以成为现实。

中能传媒:目前我国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何?您预计何时人类可以使用可控核聚变的能源?

段旭如:在世界范围内,可控核聚变正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启动后,全球聚变界集中力量攻克聚变堆相关的工程技术难题,目前该计划已进入主机工程装配阶段,预计在几年后投入运行。基于目前聚变技术的发展情况,约30年的时间,也就是到本世纪中叶,聚变能可以实现应用。

中能传媒:据您了解,在ITER项目中我国贡献了哪些力量?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段旭如:我国以平等伙伴身份加入ITER计划,贡献比例约占9%,其中70%以上采用了实物贡献方式,并陆续承担了18个部件研制项目的制造任务,涵盖了ITER装置重要关键部件。

目前,我国承担的ITER部件研制项目任务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成果丰硕。比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牵头研发的第一壁采购包半原型部件在2016年成功通过高热负荷测试,在世界上率先通过认证,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其他相关领域技术发展。

目前我国按时、高标准、高质量交付了ITER计划有关任务,关键部件研制项目完成质量与进度均走在ITER参建各方前列,有力推动了ITER计划的实施。

责任编辑:沈馨蕊

关键词:

来源:《中国电力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