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沈阳所:听飞机的人-每日消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航空报讯:“小时候听到飞机轰鸣的声音,总会冲到窗边看飞机在头顶划过的尾迹。可是工作中亲自接触了飞机,现在除了当初的震撼,对飞机的轰鸣声可以说又爱又怕。”航空工业沈阳所发动机试验保障任务经验丰富的老李笑着说。

是啊,相隔数百上千米,我们都能隐约听到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何况直接在试验现场与飞机近在咫尺、开展试验保障任务的航空人呢?这里的音量远超车水马龙、摇滚现场,哪怕戴着防护耳罩站在操作间,耳膜也被震得嗡嗡响。为了降低噪声对保障、试验人员的影响,在试验环境设计之初,已经充分考虑噪声的影响,既有主动降噪、隔离噪声的举措,又有远程监控、指标获取的综合诊断手段,也对相关人员准备了噪声防护、定期体检的准备。

现在发动机已经有了降噪的设计,试验环境也提供了充分的保护,但是为了战鹰的起飞,他们有时还会摘下耳塞,特意去听听发动机的声音。为了更好地探测设备的运行情况,他们往往会化身“望闻问切”的战鹰医生,“闻诊”已经成为推进人的必备本领。他们站在距离飞机不足一米的范围内,双手触摸感受频率变化的同时,还要听发动机开车时高分贝噪声下那微弱的变化。“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开车时,就像现在这样,声音是规律的、浑厚的、有节奏的,这也正是这台机器健康的律动。”小孙牢记着老师傅的教诲。

在进行泵检、输油、试验等多个环节,也需要保障人员练就了听声辨位的独特技能。飞机轰鸣声见证了每一个航空人的坚守与付出,也正是每架战鹰能够成功起降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

来源:中国航空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