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中文版报告在京发布 焦点精选


【资料图】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王芳陈钦强)3月17日,在第七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论坛上,《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中文版报告在京正式发布。报告由国际能源署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合作编制,深入分析了氢能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机遇,比较评估不同制氢路线的经济性和生命周期排放,并提出未来CCUS与氢能发展的相关建议。

报告指出,氢能和CCUS技术将互为补充地在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中国氢能产量居世界首位,但生产过程具有高碳排放量的特征,现有制氢设施加装CCUS是减少排放和扩大低排放氢供应的关键举措。在煤炭资源丰富和具备二氧化碳封存条件的地区,CCUS还可为新增制氢产能提供可行的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

报告显示,中国的制氢成本因地而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资本成本、可再生能源成本和可获得性是关键。在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二氧化碳封存条件较好、可再生能源有限的地区,耦合CCUS的煤制氢技术将是一种低成本制取低排放氢的选择。此外,高二氧化碳捕集率和低上游排放是保证耦合CCUS的煤制氢路径低排放的决定性因素。

报告指出,氢能和CCUS共同部署可达到互利共赢和相互促进的效果。化石燃料制氢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纯度相对较高,是CCUS设施以最低成本捕集二氧化碳的选择之一。因此,将CCUS应用于氢气生产可以支持扩大CCUS早期规模。同样,配备CCUS的制氢方式在短期内也成为我国低排放制氢的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途径。

报告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速现有制氢设备的CCUS技术改造;二是完善CCUS与低/零碳氢能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出台促进低/零碳氢能市场开发和融资的一些相关政策;四是加速CCUS与低/零碳氢能技术的创新和示范。

关键词:

来源:中国石油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