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前后一公里”农村电商物流如何提升配送能力 天天热门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8%,除部分地区外,其余地区均实现快递服务网络乡镇全覆盖。仅2021年,快递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产品下乡就超过18500亿元,农村电商物流网络也在逐渐向纵深发展。

不过,电商物流在农村的发展仍存在诸多挑战。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安泰行业评论》中,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刘祺、冯耕中、朱佳雯及周旭撰写的《新时期我国电商物流发展特征、挑战及对策建议》一文,特别指出了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存在的瓶颈和解决之道。


(相关资料图)

“慢”和“贵”问题仍突出

文中指出,服务于农村电商的快递物流薄弱,小城市、乡镇和农村的配送服务网络覆盖率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商物流仍然面临“前后一公里”的难题。

农村电商物流“慢”的难题在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聚集程度较低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农村电商物流发展都较为缓慢。由于物流配送周期长引起的网络购买周期长等问题,使得人们对于网络平台购物的需求逐渐降低,而市场需求的长期短缺将导致整个农村电商物流生态系统的滞后。

同时,农村电商物流分布零散,其生鲜蔬果存在保质期、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相对滞后的问题。此外,农产品具有季节性的特征,这对其后续的包装、运输、储存和流通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难题的突破,也意味着农村电商物流的高成本。

物流服务模式需创新

推动电商进村,关键是物流配套体系下乡。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要合作建设县级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扩大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影响范围,将快递配送对接到村,促使农村“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良性双向渠道不断深化。

文中建议,要推动物流服务模式创新,鼓励有条件的电商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大数据+仓配”一体化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客户需求,优化配送中心仓储策略和中转运输等物流活动。

持续提升末端配送能力,要求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借鉴各地“快商合作”“农超对接”“移动互联网+众包”“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经验,完善农村物流网点建设和配送模式。

针对农村电商物流分散性和农产品季节性的问题,应构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冷链物流全程可视化。依托农产品冷链公司,提供“站到门”“门到门”的农产品收购和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服务,全面落实现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关键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