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热点:海洋气候观测 面朝大海寻找春暖花开的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国民经济以及国家安全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通过深入的研究大气科学,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气候的形成原理以及天气的转变过程,更加准确的预测天气状况,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减少灾害风险和资源浪费。尤其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气科学相关的技术与 航空、海洋、交通、农业、能源以及紧急情况响应等行业都有深刻的联系。

而提到大气科学,就很难不去讨论海洋气象观测。海洋气象观测是海洋气象研究中重要的一环,主要工作是对海洋上空的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和记录,包括大气压力、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水等。这些观测数据不但可以用于海洋灾害气候预警,同时对于研究气候变化等也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该学科发展至今,涉及到的技术已经非常广,卫星遥感、浮标观测、潜标观测和船舶观测等都是常见的海洋气候观测方法。

但事实上,我国在海洋气象观测这块起步并不算早,甚至一度陷入过技术与设备的双向难题。不过得益于我国学者的不断努力,如今的我们已经可以面朝大海,用准确的海洋气象观测数据预测春暖花开。这一点在台风预警上就体现的非常明显。

留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近几年,我国在台风预警的准确性上有了显著的提升,得益于此,相关的防护工作也得到了有力推进,因台风造成的损失也不断缩小。而能够实现这方面的进步,还要得益于相关检测能力的提升,以及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当然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设施——博贺海洋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海上综合观测平台。

该平台建立于2006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的海气相互作用观测研究工作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完善起来的,而在建立初期包括建立之前,我国的海洋气候观测数据只能依赖国外研究机构公开的数据,这也就导致了两个基本问题的产生——准确性、时效性。而随着10年的不断努力,如今我们用于预测天气的数据中,有很大一部来自于自己常年观察记录的数据,因此准确性和时效性都能有显著的提升。

当然,这背后还离不开硬件技术的不断提升。海洋气候观测的难点,不仅仅在于观测的复杂性,更多的是来自于自然环境的挑战,由于临海地区气候多变,并且海水带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科研机构面差大海,设备损坏以及应对器材老化是无法规避的两个难题。但与此同时,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各式各样的仪器设备又不可或缺,因此除了通过招标等手段确保可用仪器稳定之外,选择更适合海洋气象研究的设备同样重要。从这点来说,我国海洋观测技术能够发展,背后各类仪器企业在产品性能以及适应性上的努力同样必不可少。

关键词:

来源:化工仪器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