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中


(相关资料图)

高精尖产业,即具有“高精尖”属性,能够满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的产业。其中,高是指产业层次高,带动作用强,起到高端引领作用,是产业层次上的定位。精是指资源占用小,产值利润大,具有高效低耗特征,是产业投入产出上的特征。尖是指科技品质优、创新特色足,可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是产业在动力活力上的特性。

为深入实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结构,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关于对《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的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公开征集意见时间为:2023年5月4日至5月9日。意见反馈渠道包括电子邮箱、信件投递和电话联系三种方式。

《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25年,创建500家高精尖产业优秀企业技术中心;实现30项关键卡点产品突破;在10个高精尖产业领域创建5家高精尖产业创新中心、10个左右中试服务平台,培育形成市级链主企业50家左右。第二阶段,到2030年,创建1000家高精尖产业优秀企业技术中心;力争实现100项关键卡点产品突破;在10个高精尖产业领域创建10家高精尖产业创新中心、30个左右中试服务平台,培育形成市级链主企业100家左右。

《实施方案》提出重点任务包括施千家企业技术中心培优工程,筑牢企业主体;实施百项产业筑基工程,夯实产业链;实施十大产业机制创新搭台工程,完善制度链;实施中试验证加速工程,补齐生态链;实施应用场景建设工程,强化推广应用等五个方面内容。

其中,在支持企业技术中心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指出,要围绕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引进培养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标准计量等领域国际化人才。在支持“贯通”型新型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强调融合不同领域产业创新技术、实现跨产业领域集成创新构建“贯通”型创新载体,在AI+医疗、AI+工业设计、AI+建筑、AI+能源等领域跨产业集成创新资源,支持企业突破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等交叉融合技术,建设一批产业公共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行业大模型等。

关于保障措施,《实施方案》指出要从强化区域协同、加大资金支持、完善评估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深化场景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

关键词:

来源:化工仪器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