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注:补齐保鲜“最先一公里”短板


【资料图】

新疆伽师粤伽新梅产业园,新梅采摘后,便直接入库“休眠”,长达3个月的储存期让果子实现错季择期销售;广东茂名粤西果蔬预处理中心,占地千余平方米的操作区,每天能为10吨果蔬锁“鲜”,助其销往更广地域……

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以田间冷库为代表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不仅有助于解决农产品保鲜期短、损耗大、品质下降等问题,还能有效扩大农产品供应范围,带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自2020年启动实施以来,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相继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乡村建设行动八大工程;2021年,农业农村部牵头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提出布局建设10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助力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加快补齐。

3年来,中央财政资金累计安排180亿元,共支持约3.6万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7.5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1800万吨以上;累计支持350个整县推进,满足田头预冷、冷藏需求,有力推动了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

受益于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生鲜农产品得到及时保鲜预冷,损耗显著降低,品质保持稳定。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区产地产后损失率平均由22.7%降低到7.1%。供应更为均衡,议价能力更高。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有效延长生鲜农产品上市周期,实现错季销售,增强农民议价主动性。项目区建设主体生鲜农产品储藏周期平均延长87.3天。此外,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初步测算,2020—2021年项目建设直接带动主体投资约23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增加农民工收入85亿元。

成效显著,挑战犹存。顺丰集团特色经济板块负责人郭翔兵观察到,在一些种植面积小、产品品类分散的地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等设施无法实现规模化投入;同时,还存在设施前期投入较大、投后使用率低、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只有持续提升采购、冷藏、加工、分选、包装、物流配送、分销等全链条服务,才能真正让农产品运得出来、卖得上价。”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聚焦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短板,以提升农产品冷链流通能力、增强供给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

关键词: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