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钢铁产业结构优化


(相关资料图)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与会人士表示,我国钢铁产业眼下仍然面临钢铁供给强度高于消费增长、企业库存同比上升,行业利润下降明显、应收账款增长较快等困难与挑战。如何有效应对,值得各方关注。

当前,我国钢铁产业正在逐步扭转去年需求低迷的状态,粗钢表观消费量和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营业收入均出现同比增加。同时,钢材供给扩张节奏快于市场需求的恢复,钢材价格持续走弱,上游原燃料价格依然处于相对高位,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有待提升。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经济活跃度出现明显提高,一季度PMI回到扩张区间,加上期货市场炒作资金的作用,钢铁企业对下游需求恢复的预期有些乐观,对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有所忽视。但在目前阶段,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无论是房地产行业的运行、基建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制造业的生产节奏,都不太可能出现爆发式提速,这导致钢材市场上供给的扩张明显快于需求的恢复。这种供给端的快速扩张,在短期内可能形成实际的库存压力,也会透支市场对需求恢复的预期,不利于行业的持续恢复。

从数据上看,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增长6.1%,粗钢日均产量处于历史高位,重点企业各月钢材库存均高于去年同期。由于我国粗钢产量规模巨大,今年以来的扩产对冶金用原燃料价格形成有力支撑,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90%,比收入增幅高3.66个百分点。随着库存的增加,钢铁企业的资产流动性降低,应收账款也出现同比明显增加。这意味着钢铁企业再生产能力有待提升,可用于研发、技改的资源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不过,4月份以来,随着扩大内需和稳外贸各项举措的成效开始显现,下游需求回暖的信号正在逐步增强:4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比上月加快5.3个百分点;家电市场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速转正;汽车产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前4个月累计产销实现由负转正,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6.5%。这些积极的信号表明钢铁产业回暖可期。

基于此,要坚定信心,一方面从总量上控制钢材供给的节奏,注意保持钢铁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从结构上不能将钢铁产业的恢复等同于简单的产量恢复,而是应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好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要求,将供给恢复的过程与技术升级、结构调整的过程有机统一,以整合重组为着力点,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集中度提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提升产品工艺水平和绿色发展能力;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实现钢铁行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

关键词: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