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讯:华电新能黑龙江分公司:御“风”而行
在御“风”赛道上跑出华电“加速度”
(资料图)
董国政 沈丽娜
从空中鸟瞰依兰珠山风电场,一座座白色风机犹如身着白色铠甲的战士在连绵群山上笔直挺立、威风凛凛,彩霞云雾、山峦树木、蜿蜒山路与这片“白色森林”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地昭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们仿佛永不停歇,沉稳地挥舞着“手臂”,化风为宝,乘“风”而起,与“风”共舞,与绿色的森林草丛交相辉映,这里是华电龙江依兰风电场,90台风机正输送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也为依兰鸡冠山增添了些许动态之美,尤其新建的24台白色风车更是身姿矫健,为当地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几年,在依兰人眼里,良好的山风品质是他们的骄傲。这里曾拥有实力雄厚的煤化工产业,高峰时年创产值38亿元,占全县GDP的21%。由于依兰县露天煤炭资源枯竭,同时也为了响应国家去产能、调结构的号召,依兰将露天煤矿全部关停。加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的推动,清洁的、可再生的风力能源,从“补充能源”逐渐向“主体能源”转变,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提供了大好时机。
建设风力发电的“国家队”有了大动作
日历翻到了2022年6月1日,依兰三期项目获得黑龙江省发改委核准;2022年6月20日,依兰三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8月31日,第一罐混凝土浇筑;2022年11月11日,首台风机吊装完成;2022年12月29日,首台风机并网发电……实现了在东北极寒地区当年核准、当年施工、当年投产。
一项重大工程的高效完成,离不开团队的科学筹划。工作流“双线交叉”,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串、并联”。立项核准、可研审查、接入系统审批,会同国土部门深入现场选址……“一村一策”“一户一策”,3个月完成了项目微观选址和征林征地工作。紧接着,一支久经沙场的建设者队伍悄然入驻依兰。这支首开龙江风力发电先河的新能源建设队伍、建设风力发电的“国家队”——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在新战场上开启了披荆斩棘的大动作。
冬日,我与同行的几位同事穿上工装,戴上安全帽,坐上工程车驶入了依兰三期项目施工中的风机吊装现场,一想到面对的是一百多米高的风机,陡然间有了仰望上海“东方明珠”的感觉。中途停车驻足,一边看着忙碌的吊装工地,一边听着项目工程师讲解。依兰三期风电项目建设总装机容量150兆瓦,安装24台6.25兆瓦风电机组,建成投产后,年均发电量4.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3.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6.97万吨,减少烟尘排放14.2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可进一步提升区域电网可靠性、促进新能源“绿电”消纳,对龙江构建安全经济、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为区域打造清洁能源示范高地和实现“双碳”目标展现更大的华电作为和央企担当。
与这些风力发电机亲密接触,感受这些庞然大物的震撼,叶轮直径182米,轮毂高度105米,扫风面积26016平方米相当于3.6个标准足球场,叶片长度89米,机舱重量131吨。吊臂挥舞,20多名施工人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同时作业,现场不时传出机器的轰鸣声、金属的碰撞声,主副吊机伸着长长的“铁臂”,牵引着风机叶轮与机舱成功对接,上演“百米高空穿针引线”。若非身临其境,我绝难以相信这活生生的现实,山巅的“百米高楼”,恰似“擎天柱”,这是何等的气魄。
“追风人”创造出特有“风光”
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剩余风电机组安装调试工作,项目全容量成功并网发电。为了这一天,一群“追风人”创造出的特有“风光”。我认识了这样一个东北汉子,他叫徐斌,是依兰三期项目部副主任,工程项目部成立伊始,他第一个来到现场,时常废寝忘食,连续五个月坚守,带领团队全身心扑在项目现场,创造了龙江区域新能源项目当年核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新纪录。
这里是全国一类富风区,受西风环流、西伯利亚气团、贝加尔湖气旋影响,最低气温接近零下40摄氏度,当地人理直气壮躲在家里猫冬。三九天的施工现场,建设者们依然在抢进度,在没过膝盖的雪壳中艰难前行,身后留下一道道深深的“雪沟”,风搅拌着雪粒子,如一把把“小锥子”,扎得人脸上生疼,眉毛发梢已雪白,裸露在棉衣、棉帽外面的皮肤红肿着,身上的衣服因为出汗冻上,摸起来硬邦邦,像是为他们披上的铠甲。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上,他们敞开手脚,伴着飞雪,跳出奋斗之舞。凌晨的冬夜里,他们以雪为衣,冻僵了就回车内缓一缓再出来,经过数小时的奋战,宏克力开关站一次设备安装完毕。
临近2022年底,依兰风电场三期项目送电在即,新冠病毒没有因为建设者的辛苦而优待他们,大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感染症状,影响了原本飞快的工作节奏。“嗓子好些了么?还发烧么……”彼此互相关心慰藉着。同样被感染的徐斌第一反应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考虑如何既要做好疫情防控还要抓好项目建设。12月20日,他接到妻子电话,妻子和孩子都在高烧,他心里虽焦急,但只能以沙哑的嗓子告诉妻子:“同事们很多都感染了,难受得无法起床,冲刺关键节点,我必须顶在最前面,原谅我暂时不能回家。”妻子在电话那边也故作轻松:“你放心,孩子我会照顾好的,你记得多喝水”。2022年12月29日,当第一台风机顺利迎风转动时,几十个人围在操作台周围,震耳的掌声、呐喊声不绝于耳,“三个当年”目标终于实现了,他躲在一旁,泪水模糊了双眼,让人至今难忘。
作为黑龙江省“百大项目”之一,省政府2022年首批核准立项的新能源项目、依兰县2022年首个落地建设的大项目,依兰三期项目全容量成功并网发电,进一步优化了黑龙江省能源结构、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华电黑龙江区域绿色发展步伐。
项目“急”字当头建设“稳”中有序
那晚下了场小雪,凛冽的寒风中,我看到了依兰三期项目升压站作业面恢复了暂时的平静。此时,里边仍是灯火通明,仍是电焊机弧光闪烁。我猛然想到了一个很“初级”的问题,就去问依兰三期项目部的同事:“近90米的叶片,是如何能运输到这么高的山上?”
“叶片的运输约束条件很多:长度、宽度、高度、叶根节圆大小、支点位置、重量和重心位置等等。”“这里位置较偏,道路情况恶劣,庞然大物从山下运到山顶,运输难度比以前增加了不少。”“不仅需要司机,还需要指挥员、工装操作手、运输队队长及工装操作工人,少了谁风机都上不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有“基建小能手”之称的张佰顺,是现场项目部机务工程师。他介绍得更详细,依兰三期项目风机单机容量是6.25MW,较一期、二期风机轮毂高度增高近35米,叶片长度增加近56米,全区地形起伏,运输风叶所要经过的这条盘山路上大小共20多个弯。虽说项目工期“急”字当头, 但建设一直“稳”中有序,我们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阻碍风机设备运输的转弯路段、危桥路段、各种低矮电缆进行了处理和模拟通行试验。这些庞然大物终于被安全送达目的地,接下来风机叶片在高近110米相当于36层楼的高空,与轮毂无缝对接,完成设备组装。
离开依兰三期项目前,我再次登上依兰鸡冠山山顶。和风徐徐、细雨绵绵,渐染绿色的崇山峻岭,似乎多了几分嫩绿。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新能源发展也迎来“井喷”,将有更多的钢铁巨人横空出世。依兰县委书记陈宇辉也曾表示,为使风能转化成依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十四五”期间,该县将力促一批有实力、体量大的风电企业入驻,实现国家五大能源企业汇聚依兰,全力建设东北的“风电之都”。我心中充满了暖暖的期待。
如果说,依兰三期项目打造了黑龙江省“首”“最”新标杆,那么“依兰四期”“依兰五期”则继续擘画龙江华电新能源发展宏伟蓝图。可爱的建设者们,也许在不久之后,又将披荆斩棘,奔赴新的战场,续写“青山绿水蓝天”新篇章。站在山巅,我欣喜地看到了,在御“风”赛道上跑出的华电“加速度”,彰显的央企力量。
责任编辑:高慧君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资讯排行榜
-
2023-06-09 11:0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资讯热门推荐
-
2023-06-09 11:0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