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消息!检测技术新进展 我国实现血清中1210种外源暴露物高覆盖筛查
【资料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在《环境污染》期刊上发布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团队将二维液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信息非依赖采集技术相结合,在血清中外源暴露物的高覆盖筛查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了血清中1210种农药、兽药(部分人畜共用药物)、其他化学污染物及其代谢物的同时高覆盖筛查。
生活环境中的可吸入颗粒物、重金属、有机氯化合物、农药等各种污染物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以及皮肤接触等多种方式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各种影响。因此,研究环境暴露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越来越受重视。而环境中的外源性暴露物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积累,大部分还会被人体代谢,形成大量代谢产物。外源性暴露物及其代谢物不仅种类众多,而且化学性质也很复杂,对其进行组学分析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目前主要的暴露组学分析方式是一维色谱-质谱法,这种方法存在单根色谱柱的分离性能有限、单次分析仅局限于某几类暴露物等问题,筛查对人体内种类众多的暴露物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多次分析。为提高暴露组学的研究,必须要发展高覆盖筛查的新技术。
大连化物所的研究团队在二维液相色谱的基础上,结合了高分辨质谱信息非依赖采集的非靶向筛查策略,成功实现了对血清中1210种农、兽药(部分人畜共用药物)、其他化学污染物及代谢物的高覆盖筛查。该方法通过预分离色谱柱,将目标分析物切割为具有不同极性的两组馏分,每组馏分再通过相应的定制极性的色谱系统进行分离检测,将暴露物中的油水分配系数范围扩大到了-8至12。同时,团队还结合了自建数据库中的一级母离子、二级特征碎片离子和保留时间。实验证实,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大规模血液样本的暴露组筛查。
作为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暴露组学研究环境暴露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在当前环境污染越来越受重视的背景下研究热度逐年攀升。我国在暴露组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有助于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研究的领先。而深入研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有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企业品牌排行榜
-
2023-06-25 11:06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企业品牌热门推荐
-
2023-06-25 11:06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