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15年“热血”为生命护航 今日最新

杨帆

东北销售分公司油品监督检测中心质量部员工


(资料图片)

人物事迹

他一直工作在质量战线上,先后获得多项质量创新成果,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还有一个身份——稀有血型互助会会员。2008年以来,他累计献血7000毫升,救人18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有的人用金钱帮助别人,有的人用心灵温暖他人,而他用热血诠释大爱无疆……”这是2022年东北销售公司“感动人物”事迹报告会上,组委会给杨帆的颁奖词里的话。

2008年5月12日,那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滚动播出的救灾新闻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我能为灾区同胞做点什么呢?”杨帆反复叩问着自己。

机会来了。在团支部的倡议下,他满怀热情地来到哈尔滨市中心血站。这是他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

“你的血型是Rh阴性血,属于稀有血型,俗称‘熊猫血’。”血站工作人员激动地说。就这样,杨帆毅然加入哈尔滨市稀有血型互助会,成为中国稀有血型库第2480名固定献血者。

“为了救人,我时刻准备着。”加入互助会后的当年农历腊月二十九,大雪纷飞。下班刚进家门,杨帆就接到血站电话:“有个小孩从高楼坠落,急需‘熊猫血’!”

“我马上到!”杨帆抓起衣服就往外跑。此时的哈尔滨,所有道路都被积雪封住,路上没有一辆出租车。他踩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地向血站方向行进。他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救人。进入血站,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还来得及吗?”

那天,他献出成年人一次可以献出的最大血量——400毫升全血,硬是把幼小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011年4月9日,杨帆接到血站联络人电话,得知一位51岁的患者需要6000毫升“熊猫血”,由于血站库存不足,需要他做好献血准备。4月13日,他如约来到献血大厅。这一次,他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

2017年12月8日晚,大庆市一位孕妇因难产大出血。由于不确定用血量,血站通知所有互助会志愿者集合。他们连夜开车直奔大庆,寒冬腊月里谁也顾不上休息,一到目的地就撸起了袖子。为了不耽误第二天上班,献血结束后,杨帆又连夜赶回哈尔滨。

“不经历这些,很难真正理解‘时间就是生命’,也很难对‘社会责任感’这个略显抽象的名词有深入理解。”杨帆感慨地说。

关键词:

来源:中国石油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