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微球调驱技术控递减


【资料图】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张峰通讯员吴天江刘云龙)截至7月7日,长庆油田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规模推广应用以来,已累计实施超2万井次。微球调驱技术助推油田自然递减率由13.4%下降到11.2%,含水上升率保持在1.3%左右,实施效果明显。

近年来,长庆油田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等因素导致的水驱效果不佳等问题,自主研发了系列纳米聚合物微球核心产品,并定型了“小粒径、低浓度、长周期、集中注入”工艺模式,满足了地下微孔细喉储层需求,为低渗透油田降低递减率和提高采收率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2017年规模应用以来,这项技术在长庆油田各个主力油区得到应用,所实施区域年均自然递减率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含水上升率下降0.9%,采收率提高3个至5个百分点。

同时,长庆油田科研人员围绕机理研究、工艺优化、技术配套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提升完善,系统开展室内实验,进一步深化调驱机理认识,精细刻画堵水调驱技术界限,丰富完善技术体系。通过试验微球调驱与注水技术策略优化相结合,协同提升水驱开发效果,加快纳米聚合物微球系列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持续完善低渗透油田改善水驱技术系列。

长庆油田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历经多年攻关,已形成集机理深化、产品研发、工艺创新、数智配套于一体的技术体系,在注水开发油藏全面应用。目前,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7件。

关键词:

来源:中国石油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