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攻“卡脖子”难题的解“卡”人

8月3日,独山子石化公司橡胶部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这里刚刚成功生产出双端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新产品,标志着独石化在国内高性能橡胶材料领域又一次实现新的突破。橡胶部副经理杨昌辉感慨地说:“在行业博弈中,谁的科技创新抓得早、抓得住、抓得好,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未来。”

杨昌辉于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2019年在独山子石化成立杨昌辉工匠创新工作室,一直致力于一线生产技术研究,成功开发出聚苯乙烯系列产品。


(相关资料图)

当一座大山横亘在前

他选择“爬上去”

那一幕,杨昌辉终生难忘,尽管当时他只是车间一名默默无闻的技术员。

那是2009年的秋天,新建的聚苯乙烯装置开工,来自美国的两个专利商信心十足,他们要在中国人面前“秀秀肌肉”,要试产他们工艺包里精心设计的最高端产品180NT。可是180NT对技术、设备的参数要求极为苛刻,试产难度极大,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最终两位外国专家以失败告终。

他们不死心,第二年完善了相关参数,进行了部分技术改造后,还是没有成功。第三年夏天,外商免费更换了核心设备聚合反应器,最后依然失败。两位美国专家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中,其中一位摊开两手,流着泪说:“我尽力了。”这一幕,被杨昌辉看在眼里。他意识到180NT是外方、中方专家心中都难以跨越的高山。

此后的12年,杨昌辉凭借努力带领团队修改了几十个参数,模拟了数十次生产,光是技术和设备方案就反复讨论修改了十几次,方案堆积起来有1米多高。

当再次面对失败时

他没有选择“绕过去”

2021年4月份,180NT的试产再次被提上日程,经过半个月精心准备,最终成功产出191.975吨。可是,成功路上必定充满坎坷,因为180NT对设备的极限挑战导致老的生产线机泵损坏,装置停工,给公司正常生产造成不小的损失。车间干部员工情绪一度非常低落。

杨昌辉内心也深深地自责,连续几天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可是不久,他惊喜地发现,100多吨180NT产品被投放市场后,客户反应强烈,纷纷反馈产品性能优异,有客户甚至说:“你们生产多少,我们就要多少。”

这一情况又激起了杨昌辉的斗志。他再次提出试产180NT。可是此时,这个想法遭到了多数人的质疑。一是4月的失败教训深刻,二是当时正处在公司扁平化改革关键时期,牵涉到车间合并、人员岗位职务变动等等。

有人劝告他说:“你是不是疯了?万一再失败了,你考虑过你的前途没有?”杨昌辉顶住压力,不爱说话的他到处游说,性格温和的他甚至和同事拍了桌子。一次,他动情地说:“独山子石化远离市场,我们产品再比不过人家,拿什么和人家竞争?”最终,大家被杨昌辉打动了。通过严格仔细的论证,最终在经过75项改造的新生产线上,独石化人成功了。

当解决“卡脖子”难题时

他选择新的“战斗”

在聚苯乙烯系列产品中,180NT主要用于高端领域,为LED灯、LED显示器等提供导光材料,此前全球范围内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国内下游用户只能全部进口,价格昂贵。

180NT试产成功,在国内首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这意味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难题。为了解决这项难题,杨昌辉足足用了12年。“我们实现了从试产直接达到量产,缩短了3到4年的时间,每年的直接利润超过1亿元。”杨昌辉说道。

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选择了一项项新的攻关。他带领技术组,使高抗冲聚苯乙烯生产线首次实现负荷率达95%,年增效1200余万元,制约装置10年的难题被攻克。成功实现原材料国产化,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1000余万元。

目前,杨昌辉和技术团队成功开发出用于光学领域的聚苯乙烯树脂产品,形成GPPS-180NT、GPPS-300NT、GPPS-500NT系列化产品,涵盖高、中、低熔指范围,广泛应用于精密显示、高标准照明等高端应用领域。杨昌辉说:“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要勇于担负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使命。”

关键词:

来源:中国石油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