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建立多维度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怎样确保其安全?如何破解能源可持续发展难题?8月11日—13日,第八届紫金论电学术研讨会在南瑞集团召开。会议邀请来自中外6个国家的48位院士、教授和学者,围绕“‘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变革与能源安全”这一主题,共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研判能源电力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言献策。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刘崇茹认为,虽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端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目前我国的电网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
“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大面积的停电都发生在国外,比如欧洲和美国。”刘崇茹解释道,欧洲和美国发生大停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系统运维和监测工作做得不好,导致很多数据不能实时反馈系统的情况,极易错过最佳的控制期;二是欧美的电网企业注重盈利,而我国电网更注重安全。她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相关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认识、实践的迭代过程,而很多问题恰恰会在这个阶段暴露出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说,电力系统现在处于转型阶段。电力系统和能源系统的开放,让系统内各个对象都处于高度的不确定性之下。因此,极端的自然灾害或者是极端的人为破坏,带来的故障形态将是群体性和大面积的。
薛禹胜认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必须从系统内部着手。过去我们把电力系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和经济安全等作为完全孤立研究对象,现在要放在一个整体的架构上来研究,必须建立一个从信息、物理、社会等维度协同考虑的框架,用该框架对实现“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的最优路径持续推演。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能源环保排行榜
-
2023-08-22 17:1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环保热门推荐
-
2023-08-22 17:1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