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与安徽11年“赌约”升级,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需求再爆发


【资料图】

前不久,浙江、安徽两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宣布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提档升级,约定2023年补偿资金总盘增至10亿元,并推动单一资金激励补偿向盖水质、上下游产业人才合作等综合补偿升级。

环保在线了解到,浙江与安徽两地首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也被称作“新安江模式”。最早在2012年,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为解决新安江水质问题,实现源头防控,决定启动该模式。根据约定,中央财政出3亿元,安徽、浙江两省各出1亿元,共计5亿元用于治理补偿,如水质达标,下游的浙江每年补偿安徽1亿元,反之。

到2015年第二轮试点时,两省补偿金额调整至2亿元。今年再次升级也意味着,处于上游的安徽面对水质提标要求,可能会释放出更大的环境治理市场。其一就是水质监测。现阶段,新安江流域没2至4小时汲取一次数据并处理反馈,为决策和研判提供依据。而随着标准提高,监测智慧化、精准度方面也会迎来更高要求。

而且,协议还将样板区补偿范围扩大至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全境,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全境,提到从2024年开始,资金总额在10亿元基础上参照浙皖两省年度GDP增速,建立逐年增长机制。流域治理随着GDP增长而增长,对于处在上游的安徽来说,从源头控制好污染,保证新安江水质将是一项回报颇丰的工作,也足够有投资吸引力。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现下已经是我国生态资源价值的重要路径,截至2022年,全国18个省份在13个流域进行了探索开展,下游收获生态效益、上游获得补偿收益,实现了多方面共赢。

关键词: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