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极采油忙

新疆吐鲁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称。地处盆地北缘的火焰山,夏季最高温度达50摄氏度以上,地表温度可达到80摄氏度,是真正的“中国热极”。

8月中旬,记者来到火焰山深处的吐哈油田鲁克沁采油管理区玉北6拉油站,去感受石油人的上产热度。


(资料图)

玉北6拉油站坐落在火焰山北麓半山坡上,小站每年可集输原油27.1万吨。由于沟壑纵横,小站每天产出原油只能靠罐车拉运到山下。有9名员工常年驻扎在此。

太阳刚刚露头,气温快速爬升。

“预计今天下午最高气温可达47摄氏度,通知山顶的老兰和老田,下午井场作业时间顺延到下午6时,避开高温时段,天凉下来再去干活。”站在场站空地上,主管工程师于志锋安排当天的工作。

随后,大家穿戴好劳保护具,拎着5升的大水壶外出巡检。

10时,站内气温已达38摄氏度。“第三车混油装车完毕,下一辆车请做好进站安全检查,准备入场装油。”领班梁伟武从口袋里掏出被汗水浸湿的对讲机朝站外喊。每天进出小站的拉油罐车有十几辆,梁伟武得从早到晚守着。被汗水湿透的工服紧贴在身上,晒干的部分,全是白花花的盐霜。

中午12时40分,气温攀升至42摄氏度。一台注水泵出现压力波动,田学斌放心不下,跑到现场维护去了。等回来时已错过饭点。班长兰积虎火速送饭到现场。田学斌接过饭盒扒拉了一口,眼睛又紧盯着监控屏幕上注水压力的波动情况。

刚吃完午饭,两人又接到通知,要给山顶的玉北7-20井调偏。两人携带工具,一人攥一条毛巾,驾车出发。

山上热浪滚滚,不到5分钟,后背全部湿透。两人不停用毛巾擦汗,毛巾很快就湿透了。

“嚯,看看这温度计,太阳晒了一会儿,竟然已经到60摄氏度了。”田学斌看了一眼温度计,发出惊呼。

兰积虎和田学斌在“遭罪”的同时,在火焰山另一侧,28年党龄的贺慧敏和同事程勇战巡护管线,却意外收获了“福利”——苏贝希村村民艾尼菲莱·司马义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

“大热天的,你们在山上转来转去,太辛苦了!来,尝尝我家的大西瓜,解解暑!”吃着西瓜,聊着家常,欢快的笑声回荡在火焰山寂静的山谷之中。

苏贝希村地处玉北6站下方,村里有近千亩农田瓜地。为防止油气生产对农田和水源造成污染,贺慧敏每天反复查看管线,呵护这方田园的清洁绿色。他和同事也成为村民眼中的“阿达西”(好朋友)。

高温继续炙烤火焰山。有一种比火焰山气温更高的热度,此刻也升腾于火焰山,感染着每一个靠近他们的人,传递着滚烫的敬意和真诚的感动……(记者吕殿杰罗建东安凤霞通讯员姚骅摄影报道)

关键词:

来源:中国石油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能源环保排行榜

能源环保热门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