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综合资讯 > 网络快报 »正文

顺丰发力快运市场顺心能成为提升行业活力的“鲶鱼”么

网络快报 来源:中国青年网 dongxuan 2018-05-30 09:15:07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近年来,电商、网购的发展将快递行业推上了新的高峰,但随着行业格局趋向稳定,产业链逐渐成熟,快递行业似乎已经没有太大发展空间。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目前,快递行业市场增速和行业毛利率已经撞上天花板。

  在这片红海之中,“三通一达”等竞争对手“如狼似虎”,极力抢占市场份额。但作为快递业的龙头企业,顺丰却表现不佳,2017年18.3%的业务量增速不仅低于行业均速,市场份额又下降0.5个百分点。而且最近一年多来,顺丰的总市值已经蒸发900多亿元。

  为求自保,顺丰除了努力深挖自己在时效快速方面的护城河之外,还同时切入了零担快运等新的业务板块。

  搅动市场或引发鲶鱼效应

  在数十万亿元的中国物流市场中,零担快运的市场规模1.1万亿元,两倍于快递行业。而在增速乏力的情况下,顺丰面对这块诱人的蛋糕终于按捺不住,想要分一杯羹。

  不过顺丰的野心也许还不止于此。它希望在保持快递龙头地位的同时,切入快运、冷运、医药、国际、同城、仓储等一系列综合物流领域,摆脱通达系的围追堵截,成长为一家诸如联邦快递、UPS物流这种巨头级的综合物流运营商。但是这种情况下,顺丰面临的对手已经不只是传统的快递公司或快运公司,还有京东物流、富士康这类跨界企业。

  

  今年,顺丰与快运公司新邦牵手,成立了“顺心捷达”——一家以加盟制为主的零担快运机构。这似乎显得顺丰“有违初心”,毕竟其在快递市场一直坚持直营模式。

  在快递行业已经做得非常成功的顺丰,这次入局自己并不擅长的快运行业,似乎有点“搅局者”的意味。而对于市场规模巨大,但缺乏活力的快运市场,或许顺丰的加入,就如同一条鲶鱼闯进了死气沉沉的沙丁鱼群中,说不定会引发“鲶鱼效应”,为整个快运市场带来新的变革。

  快运战场遇上德邦顺丰前途未卜

  其实牵手新邦之前,顺丰已经在分食快运这块年产值1.1万亿元的蛋糕。

  2015年,这家快递龙头正式入局,2017年快运产品不含税营业收入净额达44.02亿元,同比增长79.93%,排名行业第三。但是顺丰年报并未披露这块业务的利润状况,据了解,其快运产品运营效率不高,一直处于“薄利状态”。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与顺丰快运业务的“薄利”相比,德邦仅在2018年一季度即实现47亿元的营业收入,超出顺丰全年收入3亿元;净利润9.9亿元,同比增长185%。德邦是一直采取直营模式,相当于快运行业中的“顺丰”。2017年报告期内在全国布局网点1万多个,基本实现对全国省、地、区城市的全覆盖,其中乡镇覆盖率达到81%。

  业内人士分析道,顺丰的快运业务长期与快递并网运行,而快递需要多次中转,真正的快运则中转环节极少,这种运输网络的不匹配,决定着顺丰的快运业务一方面并不经济,一方面又难进一步扩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顺丰索性直接投资新邦,改造并升级后者现有的快运网络。但新邦原是德邦系人员出走后“另立山头”,其规模与业内声量,与德邦的量级远不能相提并论。据2018年最新发布的《中国零担快运30强排行榜》数据显示:德邦2017年快运业务实现收入130亿元,约等于排名后三位的安能、顺丰和百世的营业收入之和,排名第18位的新邦仅录得9.2亿元。由此可见,顺丰这次牵手的快运同伴,似乎对其在快运市场的帮助十分有限。

  快递巨头顺丰此番搅动快运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确实是好事一桩。但搅局之后,顺丰能否与“快运一哥”德邦对标,似乎前景并不太乐观。

广告06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