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哈飞之抗震救灾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且地形复杂的国家,自然灾害频发。在抗灾救援与突发事件处置中,航空救援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而与其他航空器相比,直升机的飞行更加灵活,自由度高,对起降场所要求也很低,一直被公认为航空应急救援的核心装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大量房屋倒塌,道路损坏严重,通讯也被迫中断,人民财产受到损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直升机成为灾区救援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

5月14日,航空工业哈飞接到中国民航局紧急征用直升机的命令。得知征用的直升机是要前往地震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后,哈飞立即调集正在内蒙古扎兰屯作业的直9第7110机组返回。5月15日中午,第7110机组返抵哈飞机场后,机组人员立即对直升机进行检修,并紧急准备救灾用的备件和物资。与此同时,直9第7107机组也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下午2时,2架直9腾空而起,奔赴抗震救灾前线。机组人员星夜兼程,连续飞行4000多千米后,终于抵达距震中100多千米的四川广汉机场。期间,为了更早到达灾区,除中途加油时稍事休息外,大家没有一刻停歇。5月17日下午2时,2架直9按计划抵达灾区,随后立即向民航四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报到,在当日就执行了峡谷飞行空投食品任务。由于直9轻便灵活,方便侦查险情,多次被指派到山间狭窄、地势险恶的地方开展救援工作。

5月19日下午3点45分,直9载着500多千克的饼干和饮用水等物资,从广汉机场起飞,赴峡马口执行空投任务。机组人员驾驶直9在曲折而狭窄的峡谷中穿行,两侧是陡峭悬崖,很多地方还有高压线,这极大增加了飞行和空投的难度。机组人员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驾驶直9灵活地在峡谷中曲折穿行。到达目的地后,机组人员操控直升机降落到理想高度,准确地把食品投放下去,地面上的灾民们激动地挥手欢呼起来。这次飞行历时1个半小时,圆满完成了空投任务。

此后,机组人员克服地形复杂、能见度低等困难,驾驶2架直9先后5次飞赴什邡、德阳、峡马口等险恶地区,执行空投食品、运送救灾物资、抢救伤员等任务。6月12日下午,在完成全部救援任务后,2架直9凯旋而归。

直9在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中国民航局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致好评,也让大家对中国直升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有了全新认识,汶川灾区人民亲切地称它们为“空中神鹰”。

今天,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直升机制造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从地震废墟上空亮起的点点星火,到建设一个覆盖空天地海、高科技高效率的新时代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中国的直升机研发制造者正全力以赴,以无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奔向未来,以更好的产品、更强的能力造福百姓,让水火止步,变天堑通途。

关键词: 抗震救灾

来源:中国航空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