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航空工业郑飞:我们,一定尽心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航空报讯:“哇!”看着产品三维模型,我锁紧了眉毛,“咦,这活儿可不简单啊!”一旁的小伙伴也盯着屏幕看了半天,“你把这活儿干下来,以后就没有不会的了。”“嗯,我得给干出来。”

安排工艺路线需要费些脑筋

随着设备精度和集成度不断提高,产品性能不断完善,各个零组件的集成度也明显增加,复杂程度和加工难度越来越大。一个新品集成了三四个零件的性能和结构,外观结构复杂,尺寸和位置精度要求也很严格。这个产品,毛坯余量大,普通加工手段不仅时间长,刀具损耗大,成本也会提高;零件热处理硬度高,精加工的余量不能过大;精度要求严格,许多尺寸都需要一次装夹加工完成,对设备精度也提出了很高要求。

通过征询几个技术专家的建议,我最终确定采用电加工的方式去除大余量,热处理后先进行基准的建立,然后由高精度的五轴设备保证尺寸要求,最后通过自制工装装夹到车床上进行高精度环形槽的加工。由于零件外形特征很多,编制数控程序时需要用到的命令也相当多,许多圆弧、斜面均需采用等参数加工和导向加工,最终输出了一条12万行、大小为3.2M的巨型程序。

难点在现场首件加工

由于零件材料为沉淀硬化不锈钢,硬度高粘度大,切削性能差,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极为严重,因此不得不改变参数,降低加工效率,仅完成第一把刀的加工就花费了22个小时。后面又频繁出现刀具折断、参数不合适导致加工效率过低、刀具长度不够、现场刀具无法满足加工的情况。于是,急忙联系刀具商进厂,与工人师傅共同讨论刀具需求问题。整整七天,经过不停地更换刀具、改变参数、调整刀具路线,终于将数控程序调整合适,首件加工完成。

第二件的加工时间真正反映了零件的用时,共55小时。五轴班长于海鹏一边挠着脑袋,一边自言自语:“时间太长了,活儿都扎堆在这不行,得拆分!”随后将一道工序内没有相关性的内容拆分为两个设备加工。五轴班组共安排了4台设备进行3道工序内容的流水作业,24小时两班倒,设备不停歇,他们说:“放心,一定尽全力!”

每道工序集中精力

近20天的时间,工人、班组长、技术员、工具室、领导干部,每个岗位上的人员都把精力集中在这项产品上,在现场盯着加工质量、关注着刀具磨损情况、考虑着程序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等。工具室的师傅不禁感慨:“咱的人真行,遇上难啃的骨头没有一个往后躲的,都在尽力想办法,一起往前使劲!”做最后修整工作的钳工师傅也一边干活,一边跟我说:“这活儿确实难,铣工这么难都赶出来了,接力棒到我们这儿,一定尽心尽力。”

我是航空工业郑飞的一名工艺员,也是一名工程师,我尽到应尽的责任了吗?我编工艺程序,也去现场跟产,但所有的工作都真的尽全力做到最好了吗?思考着这些问题,又打开了三维数模,有一把刀具使用寿命不高,还得把参数再改改。

关键词: 航空工业

来源:中国航空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