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十条”即将发布实施,噪声污染监测、治理技术水平静待跃升:当前热门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在环境茶座上透露,《“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发布实施,以全面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法、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噪声污染问题。据悉,该文件即为“声十条”,是继“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之后,我国在污染防治领域又一大专项攻坚行动。

负责人介绍称,“声十条”将按照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的目标,聚焦噪声污染的工业源、建筑施工源、交通运输源、社会生活源,加快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基本掌握重点噪声源污染状况,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到2025年实现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85%达标。

居民投诉量居高不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噪声污染治理需求有多迫切?我们可以通过《2022年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中的两则数据来直观感受下:

①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民服务热线及各部门合计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约401万件,较2020年的201.8万件再度翻番。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57.9%;建

筑施工噪声次之,占33.4%;工业噪声占4.5%;交通运输噪声占4.2%。

②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新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45万余件,噪声扰民问题占其中的45%,同比升高3.8个百分点,排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二位,仅次于大气污染。在各类噪声源中,工业噪声占47.9%;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31.3%;社会生活噪声占18.8%;交通运输噪声占2.2%。

为加快形成噪声污染治理合力,《人民日报》近日推出了“关注噪声污染”系列报道。其中有观点认为,有效解决噪声扰民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设立专门受理渠道,疏通反馈-受理-解决路径,提高投诉处理效率,避免噪声来源、职责划分不明,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

政策带动产业、市场扩张

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噪声污染防治自然成为了环境保护产业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总产值约115亿元,以交通噪声产值表现最为突出,达到了约78亿元;工业噪声紧随其后,约15亿元;社会生活噪声防治产值约13亿元;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技术服务及其他产值约9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不断进步,阵列式消声器、装有风机有源降噪控制系统的通风隔声窗、波束成型定向扬声系统、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统等6项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技术入选2021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牵头开展的“公路交通噪声综合防治管控及主动提升技术研究”项目,荣获了生态环境部2021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年初印发的《“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明确“健全声环境监测”要求,应规范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置,鼓励各地围绕噪声投诉热点,探索开展对重点噪声源及典型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调查监测,加严噪声监测仪器性能质量要求,严格监测过程质控,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

新《噪声污染防治法》也已经于今年6月5日起正式施行。据生态环境部介绍,全国已有3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噪声监测,设置监测点位76273个。截至2021年,全国已有21个城市的312个功能区的声环境监测点位实现了自动监测并报送数据。在此基础上,站点数量还将有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噪声污染 生态环境 交通运输

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