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资讯:又一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投用 多套国产设备运行助力海洋开发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经济在探索新能源、拓展新研究、促进产业新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成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海洋开发能力不断提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持续加强在海洋领域的探索和建设。近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恩平15-1油田群首期项目正式投入生产。

据了解,恩平15-1油田群包括4个新油田,计划投产生产井48口。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投产的恩平15-1平台由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建造、安装及生产运营。恩平15-1平台安装设备及系统近600台套,相当于常规平台的2倍,可实现钻井、修井、无人化远程操控、二氧化碳回注封存、自主发电与电力组网、油气水综合处理等多项功能。

该项目中采用台风无人生产工艺,可在陆地远程操控油田生产,具备极端工况下的安全关停、海管置换、恢复生产等功能,保障台风期间油田安全平稳运行,避免国夏秋季节台风对油田的影响。

相比恩平15-1平台,恩平10-2平台更倾向于智能化建设。恩平10-2平台按照无人化标准设计建造,具备远程遥控测井、压井和恢复生产的能力,可“一键置换”实现陆地对海上设施的远程监控和安全关停等操作。

由于减少了公用系统、生活楼、钻机等大型设备,重量仅为传统平台的三分之一,降低工程投资约2.8亿元,减少维保工作量三成,每年可节省运维成本超千万元。目前,该平台是国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海上无人平台。

自“双碳”政策以来,绿色、清洁同样成为海洋勘探、开采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恩平15-1油田群建设期间,为了保证绿色、高效、节能,中国海油联合国内厂家集中攻关,应用相态控制、脉冲控制联合振动分析等前沿技术,研制适用于海洋环境的首套超临界大分子压缩机、首套复合材料二氧化碳分子筛脱水橇,实现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的技术体系和成套装备,避免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在地面排放。该套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系统,对海上油气田的绿色开发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样本。当前,海洋探索以此为基础,开展“岸碳入海”研究。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将捕集大亚湾各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输送到海上进行封存,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出了一条新路。

除了绿色清洁,国产化同样是大型设备技术的重要关卡。此前,我国海洋类大型探测设备常常使用进口产品。历经多年研究,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群项目中大力推进大型装备的国产化。恩平15-1平台上配备了我国海上首套7600千瓦国产原油发电机组,降低工程投资约6800万元,节省年度维保费用约30%,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增储上产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恩平15-1平台全面投产后,油气群高峰日产石油或将近5000吨。庞大的能源产出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在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发布“青岛市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以“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关键数据全链条全流程治理和应用”为核心,构建五大场景,能够对涉海企业联网直报数据、政务开放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进行集成和挖掘,实现海洋经济数据空间可视化、海洋产业全景透视、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初步测算等功能。智慧监测融入大型海洋探索设备,为海洋探索、成果建设向数字化发展新阶段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目前现状,中国海油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同时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力。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海洋开发 经济运行

来源:化工仪器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