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助力卫星综合观测


【资料图】

12月9日,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搭载了宽幅热红外成像仪、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等多种载荷。其中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II)具有国内空间分辨率第一的污染气体高光谱探测能力,可实现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观测。

据了解,此次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搭载的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自主研制,于2020年10月立项,2021年10月完成系统调试、测试,2022年1月上旬完成出所质量评审,2022年1月中旬交付航天八院验收评审。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气体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特征吸收,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其中被动(DOAS)作为一种光学遥测手段,通过接收到达探测器的自然光,监测穿过大气层前后太阳光谱的变化来实现对大气痕量气体含量的测量。地基DOAS技术是目前测量大气痕量气体最常用的光谱方法之一。

而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也已经成为目前遥感卫星的主要载荷之一。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搭载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上,可以于获取紫外至可见波段的高光谱遥感数据,从而定量监测全球痕量气体分布、变化及输运过程。

2018年5月发射的高分五号卫星上就搭载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研制的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该设备作为国内首台大气污染气体卫星遥感载荷,为我国首次获取了大气痕量气体二氧化氮等的全球分布状况。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搭载的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在此基础上有新的技术进展,可以开展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甲醛等全球大气痕量成分分布和变化的定量监测,为全球/区域痕量污染气体成分的分布和变化提供科学数据。该载荷开机运行后,还将与2021年9月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2022年4月发射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上的EMI-II载荷组网运行,增加我国大气环境卫星观测频次,提高重访能力和全球覆盖能力。

(资料来源:安徽日报)

关键词: 吸收光谱仪 月发射的 二氧化氮

来源:化工仪器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