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联发“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规划 打造气象服务生态“样板”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不小。其中,水流域生态保障以及极端天气引发的气象预警是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各类水域流域防汛抗旱、生态保护、发展气象保障能力亟待提高。想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还需增强气象保障能力,打造成大河监测、治理、保护、预警的高质量发展思路、,建成气象高质量服务保障生态的“样板”。


【资料图】

近日,中国气象局与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沿黄河九省联合印发《“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十四五”期间气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预计2025年,初步建成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标志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业务体系。

《规划》明确四方面16项重点建设任务四项重大工程。16项任务分别从加强气象监测, 提高气象预警能力、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气象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做出部署。

在加强气象监测方面,《规划》指出要提升暴雨和气象干旱监测预警能力,提升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加强暴雨和气象干旱灾害风险普查评估;科学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流域生态环境改善。

在提高气象预警、气象灾害防御方面,《规划》要求加强气候变化监测诊断研判,科学开发流域云水资源,加强生态气象监测预报服务,提升环境污染防治气象服务能力;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保障流域高质量发展。

加强气象大数据应用方面 ,《规划》明确加强流域气象大数据应用支撑、气象科技创新支撑,完善流域气象业务支撑系统,并以此系统提升流域粮食生产、城市和城市群、乡村振兴、互联互通气象保障能力,提升流域能源产业、文化旅游气象服务能力。

此外,《规划》提出实施黄河流域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工程、生态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工程、气象科技创新任务等四项重大工程。

不难看出,想要让水流域气象生态防治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仍需依靠技术发力。依靠智能监测和大数据技术,预报数据将更加准确。《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将实现全流域气候区及主要气候变量观测全覆盖,月、季、年降水趋势定量预测到县,短期预报准确率提高5%。

同时,发挥各类技术的监测预警作用还需建设相关观测基地,推动区域生态监测服务加速形成。《规划》提出将建设一系列气候观象台、站和生态气象观测基地,极端气候事件识别率达到80%,典型云降水系统增雨(雪)率提升到11%-13%,加强流域气候评估和生态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生态保护修复气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标志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业务体系;2035年建成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流域气象现代化体系。如何顺利完成?这一答案与上述流域专业气象观测网、“气象+”服务业态、专业化网格气象预报服务分不开。届时,多个气象监测网将覆盖综合立体交通、大城市及城市群、乡镇等人口聚集地,建立适应需求、快速响应、集约高效的流域新型气象保障业务服务体制机制。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人民日报)

关键词: 气象保障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来源:化工仪器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