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独家】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树脂基三维碳材料制备技术方面获进展


(资料图)

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与人类最密切相关、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具有SP、SP2、SP3杂化的多样电子轨道特性,以碳元素为唯一构成元素的碳素材料具有各式各样的性质,科研人员不断发现新碳素材料。其中,碳纳米技术的研究相当活跃。

三维石墨烯碳材料是由二维石墨烯在宏观尺度上构成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在能量储存与转化、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颇具应用前景。迄今为止涌现了大量三维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可被归类为固态路线(以氧化石墨烯、天然和合成聚合物等为前驱体)和气态路线(气体碳源的化学沉积)。其中,固态路线往往缺乏对产物成分和结构灵活调控的能力,而气态路线极度依赖催化模板且效率低。液态是介于固、气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兼具固态的分子堆积密度以及气体的流动与兼容性。对液态路线的开发探索被认为是实现三维石墨烯材料结构与性能高效可控制备的关键。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在建立一条液态的三维石墨烯材料合成路线方面付出了努力与尝试,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新型热固性树脂团队研究员刘小青通过对碳前体的分子结构设计,并利用激光刻蚀,实现了从液态前驱体直接转化为三维石墨烯材料。这条全新的制备路线集成了激光制造与液态前驱体两者的优势。几乎所有目前广泛应用的石墨烯宏观结构均可以通过这条液态路线直接一步制备,包括粉末、多孔膜、功能涂层、柔性Janus结构以及结构定制化的宏观三维石墨烯材料,展现了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此外,制备得到的三维石墨烯材料的功能组分也具有高度的可控性。

该工作提出了全新的3D打印原理,即通过对液态前驱体的逐层转化实现对石墨烯材料三维结构的定制化构造,对于当前有限的碳材料3D打印技术做出了重要扩充。由于不熔不溶不聚合,开发适用于碳材料的3D打印技术长期以来被视为是一项挑战。而与现有的打印策略相比,除了在原理上具有本质的不同之外,这种通过面单元原位生长的打印方式的优势在于打印过程简单高效以及打印得到的产品具有高结构连续性。SLT打印过程避免了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且得到的打印产物无需额外的高温退火还原过程。打印产物的电导率和强度分别达4380 S/m和4.4 Mpa,优于传统的3D打印石墨烯材料。

相关研究成果以Direct Conversion of Liquid Organic Precursor into 3D Laser-induced Graphene Materials为题,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资料来源: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工程研究所 还原过程 纳米材料

来源:化工仪器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