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不到6万的无人配送车 能否抢占快递末端市场?-最新快讯

近日,橙仕汽车和驭势科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前者凭借多年快递新能源物流车整车研发量产优势,加上后者多场景、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算法优势,来共同推出匹配快递末端配送市场高性价比的无人配送车整体解决方案。

双方计划将“封闭场景+公开道路”的快递无人配送车今年内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率先商业化落地。


(相关资料图)

在物流领域,人工是最主要的成本之一。然而,随着适龄劳动人口下降,人工配送成本上升,快递末端配送市场的人工成本问题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无人物流车的需求不言自明。事实上,对于这一环节,阿里、京东、美团、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已早有布局,甚至在一线场景已经出现了应用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无人物流车的应用一度获得青睐。在过去疫情发生时,京东物流为了降低疫区配送人员在高危环境下配送时被感染的风险,使用了配送机器人。菜鸟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智能物流网络平台,不断推出包括菜鸟无人车、无人机等产品,提供“最后1公里”的解决方案,并在过去几年亦启动了无人车配送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物流业智能化发展是必然方向。

“人工成本的上升,必然在物流行业催生技术取代人工的需求。例如,自动驾驶、智能联网技术未来愈发成熟,都能实现运输、配送、分拣等环节的人工替代。”一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对于末端物流来说,自动驾驶小车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但胡宇沸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无人配送车目前还有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场景之间的接驳、路权的开放以及软硬件的降本。

尤其是软硬件成本的下降,在胡宇沸看来,无人配送车的成本与目前快递环节的人力成本未来一定会出现交叉,末端配送市场是有望最先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场景之一。

实际上,硬件的成熟让无人配送车的规模量产成为了可能。但涉及最关键的安全上路并完成配送的问题,则需要靠软件的发展来解决。据悉,早期无人配送车的算法软件系统多基于机器人架构,虽然开源易用,但在商业化进展中不仅难以保证无人驾驶功能安全,规模上也很难大批量部署。此外,对于无人配送车的软件而言,除了基础的避障、转向等功能,还要具备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如通过人车混杂的路口。

不过,根据记者了解,橙仕汽车和驭势科技此次的合作内容便包括打造一款挂车牌快递无人配送车,行走于机动车道,容载量更大,续航更长,车规级时速(最高71km/小时),其售价有望控制在6万以内,并计划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率先投放。

行业普遍认为,无人配送车实现真正的商用还需要具备标准和认证规范、路权管理等条件。而当前,大部分使用的无人配送车几乎只限定在一定区域内进行低速配送。

“未来所有的无人车落地一定是政策先行,这个毫无疑问。”胡宇沸表示,以北京大兴为代表的地区已经开始先行示范,整体发展趋势不错。

关键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