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跨界者“大撤退”,产能过剩危机引发淘汰赛
【资料图】
尤其在近几年,有些行业不是很景气,跨界光伏似乎已经是企业转型的不二选择。这些跨界者身份各异,有乳企(皇氏集团)、玩具商(沐邦高科)、环保企业(博奇环保)、珠宝商(明牌珠宝)、通信企业(奥维通信),还有养殖企业(正邦科技);切入点各有侧重,硅片、电池、组件、辅材;发展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为了自救,有的为了进一步巩固优势。
但,光伏迅猛发展的快车也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够赶上,机遇背后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而且赛道日趋拥挤带来的产能过剩危机及愈演愈烈的价格战等,都在催促着行业“大清洗”到来。这一背景下,专注光伏领域的中小企业尚且面临生存危机,更何况这些所谓的后来者。据悉,2023年第一家宣布跨界光伏的A股上市公司,已经正式终止了有关计划。1月份,奥维通信曾公告了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通过与上海熵熠组建合资公司,投建5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然而到了6月份,奥维通信再次公告表示,决定终止这起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理由是交易各方对于核心条款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另一跨界者乐通股份,主业是包装印刷油墨研发,虽然发展光伏业务的决心坚定,但受限于自身资金实力,相关项目建设规模也一再缩减。7月中旬,乐通股份曾抛出47亿元高效异质结电池和组件智能制造项目建设计划。就在一个月后,乐通股份则大幅减少了对该项目的投资规模,原拟由乐通股份出资持有项目公司不低于40%的股权变更为出资持有5%的股权。
还有主营玩具业务的沐邦高科,原计划投资52亿元在梧州建设10 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产时间也进一步延后;皇氏集团在宣布跨界后,也遭到监管追问跨界的合理性、是否有相关资金、人才技术储备……
所以,这样看来,真正跨界进入光伏也并非易事。另,光伏是否真能够称得上企业“复活灵药”,其实也未可知。仅从宣传口径来看,今年业内已经很少再对于光伏冠以“风口”、“资本宠儿”等字眼,更多提及的产能过剩。据机构预测,2023年至少有三家中型的制造商走向破产。
当然,光伏业务确实也让一些企业重获生机。如钧达股份,原来主要从事汽车内饰等,在2021-2022年分两次收购了全球第五大电池厂商捷泰科技的全部股份,转型进入光伏业务。得益于此,钧达股份2022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并更名为“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其总体电池片出货量为11.4 GW,同比增长了181%,业绩整体预好。
券商也认为,未来能够从光伏赛道中突围的,将是拥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企业,或者能够抓住电池技术路线及细分技术选择应用差异,实现某一细分领域专精的企业。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企业品牌排行榜
-
2023-08-24 14:1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企业品牌热门推荐
-
2023-08-24 14:1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