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纯电动车市场“蛋糕” 丰田露出“獠牙”?

当丰田章男因所谓“炮轰电动汽车”被群嘲时,当某些业内人士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点评丰田的新能源之路走偏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发布会令业界大吃一惊。

12月14日,丰田召开电动汽车全新战略发布会。会上,丰田一口气展示了16款纯电动车型,除了此前已经披露的丰田bZ4x外,其他15款车型均为首次亮相,涵盖了轿车、SUV、MPV、皮卡、微型车(K-car)等几乎所有车型种类。

丰田还宣布,将在纯电动车领域投资4万亿日元,目标是到2030年,推出30款纯电动车型,并将纯电动车的全球年销量提升至350万辆。丰田还将另外投入4万亿日元,持续开发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技术。也就是说,丰田在电动化领域的整体投资规模达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4483亿元)。

如此齐全的产品阵容,如此大的投资规模,看似保守的丰田,终于露出了“獠牙”。

瓜分纯电动车市场“蛋糕”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丰田给外界的印象是押注混动和氢燃料,不看好纯电动。相比之下,大众集团、戴姆勒、宝马、本田、日产、通用、福特、Stellantis等主要行业巨头不约而同地主推纯电动路线。这不禁令人猜测,难道丰田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落后了?

丰田章男曾因所谓“炮轰电动汽车”上热搜,而丰田也因坚持混动路线被认为是电动化浪潮中的“保守派”。作为行业巨头的掌门人,丰田章男当真认为电动化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一门心思追捧江河日下的传统内燃机吗?此次发布会显然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无论是丰田章男,还是丰田汽车,对于电动化的大势所趋都是“心里明镜似的”,不知多少年的技术积累,才能使其一口气推出如此多的纯电动车。

在发布会上亮相的16款纯电动车中,包含5款丰田bZ系列车型、4款雷克萨斯纯电动车型,以及7款丰田LifeStyle系列纯电动车型,涵盖了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各个细分领域。除了bZ系列首款车型bZ4x此前对外展示过外,其他新车均为首次亮相,预计这些车型将于2025年或2026年前陆续上市。

那么,丰田此前数年为何不大规模量产纯电动车,非要等到现在?这是由市场形势变化所决定的。纯电动车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颇为萧条,得益于中国、美国及欧洲多个国家长年累月的倾力扶持,以及多家主流车企投入巨资,进行试错和市场培育及推广,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车企一掷千金,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为纯电动车走向消费者“铺路”,丰田则一直冷眼旁观。而今,“蛋糕”终于做大了,丰田也就来了。

在全球最大新车市场中国,11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接20%,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欧洲情况和中国类似,而丰田的最大单一市场美国,也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发力电动汽车。至于丰田大本营所在地的日本,更是有着2035年禁燃的红线。得益于其他车企多年的宣传和“铺路”,纯电动车在各国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已经非常高,风险大大降低,丰田这才选择真正入局。

此外,在其他车企为纯电动路线耗费巨资时,丰田多年来依靠混动车赚得盆满钵满。可谓是混动、纯电两不误,如此谋划,也难怪丰田才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

保留所有技术路线

在纯电动车领域,到2030年,丰田将投入4万亿日元,累计推出30款纯电动车型,且将纯电动车全球年销量提升至350万辆。相比之下,丰田此前的目标是200万辆,且为纯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车之和。另外,丰田全球总销量一般为1000万辆左右,也就是说,届时纯电动车销量占比会超过1/3。

在上述4万亿日元投资中,一半用于电池领域。丰田的电池战略已经于今年9月发布,将研发新型锂离子电池,包括固态电池,同时在日本、美国等地增建电池工厂。丰田当时给出的电池投资规模是1.5万亿日元,而今提升至2万亿日元。

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丰田计划未来将雷克萨斯打造成纯电动品牌。到2030年,雷克萨斯在欧洲、北美和中国市场将彻底放弃燃油车,只销售纯电动车;到2035年,雷克萨斯在全球的纯电动化率将达到100%。这并非个例,沃尔沃、奥迪、捷豹等品牌也有类似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并不打算放弃其他技术路线,将另外投入4万亿日元用于混动、插混、氢燃料等领域。其中,混动车在中短期内依然将是丰田的利润支柱,也是其独特的优势所在。氢燃料电池车被誉为“终极环保车”,虽然目前市场化进展缓慢,但在助力“碳中和”方面被寄予厚望,长期来看前景光明。

“比起预测未来,更重要的是及时应对变化。选择什么样的汽车,决定权不在我们,而在各地市场和消费者。我们希望最终正确的路线明朗之前,为消费者尽可能多的提供选项。无论是氢能、插混,还是纯电动,面对所有选项我们都会全力以赴,这就是丰田的‘全产品阵容’思考方式。”丰田章男表示。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