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风洞科技贡献闪亮中国冰雪之夜

4月16日晚,“冰雪向未来、荣耀再出发”中国冰雪之夜活动在首都体育馆隆重举行。活动上,航空工业气动院院长袁立和体育科技事业部部长王崇利一起收获了“致敬耕耘”的荣誉,这是气动院基于60多年积淀的航空科技成果向冰雪运动积极转化创新开拓的结果。

在冬奥会备战期间,气动院根据国家队训练需要搭建训练平台,助力冬奥科研和训练水平大幅提升,多项航空核心科技助力冰雪运动大步向前。

风洞成果“吹起”运动员高效训练

气动院响应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助力奥运”的号召,跨界利用航空空气动力学原理,为中国冰雪国家队量身打造了两类共三座体育专用风洞,并为自由滑雪秦皇岛训练基地提供了立式跳伞风洞辅助训练,帮助运动员更精准地改进技术动作,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在冰雪国家队一年多的风洞训练过程中,气动院科技人员一直陪伴在冰雪健儿身边,与自由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等国家队充分交流,形成了从助滑、起跳到飞行的体系化科学训练方案。涞源训练基地的综合性体育风洞为国家队提供了将近1年的科研训练服务,训练总时长达1000余小时;携手安阳航校国家跳伞队在秦皇岛基地共配合国家队开展立式风洞训练达143天,为秦皇岛训练基地驻训的空中技巧队、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队、跨项双U队、雪上技巧队等国家队提供了专业服务,累计参与训练780人次。

航空技术“托举”运动员开展训练

气动院积极参与并承担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季项目运动减阻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项目,为国家队运动员姿态和装备减阻优化提供研究支持。通过风洞训练模拟相对风速,测力平台中的仪器可以精准测量运动员的双脚发力及不同动作姿态受到的摩擦阻力,从而帮助运动员改进助滑和起跳姿势,提高出台速度。

气动院还为国家队研制了带有测力功能的迷你跳台设备,用于评估运动员脚部发力情况和起跳角度,帮助运动员在室内即可针对重要的起跳过程进行专项训练。

气动院流动显示与测量团队针对速度滑冰开展了编队减阻研究,通过图像相关计算,得到测量区域内的速度场。科技人员对速滑运动员实测采集的三维人体模型开展了空间绕流PIV测量显示研究,对运动员周围的流动区域进行了定量测量,为速度滑冰编队以及相互追逐等技战术选择提供了量化支撑。

气动院计算流体力学也为跳台滑雪研究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助力手段,通过对不同姿态下人体绕流和受到的升阻力分析,辨识出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为冰雪运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和虚拟仿真训练环境的建立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为国家队优化技术动作提供了量化参考。

经过一年多的风洞辅助训练和计算流体力学研究,气动院为中国冰雪运动员们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助力北京冬奥会取得突破。

关键词:

来源:中国航空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