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头条!59项17亿元!北京中关村出台系列政策 鼓足企业创新后劲


(相关资料图)

创新作为社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驱动性因素,为推进各项重点发展项目提供强大动力。无论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还是壮大实体经济基础,均离不开创新主体。作为创新主体之一的企业近年来成果不断。2021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超过70%,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再次彰显。

如何振兴企业的创新作用,强化现代化经济战略的支撑性地位?多项创新激励政策先后发布实施,其中资金支持直接为创新主体送去“东风”。

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中关村示范区“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预计形成14个支持方向,59项具体内容,共计投入财政资金17亿元,真金白银为创新企业解绑纾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实现创新主体“强发功”。

回顾技术创新性企业发展史,自1988年“火炬计划”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校和技术人员中引起剧烈反响,自主创新、开发产品、投入市场这一连串动作突显出技术企业的强大创新生命力。到如今,头部技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型创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

然而困境明显,创新企业的创研活动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相比高校创新,企业存在技术不足、人才短缺问题;相比重点科研院所,企业面临着自主创新资金不足、融资困难、资金周转遇阻等问题。对此,只有为技术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创新技术企业带来“及时雨”,才能解其燃眉之急,鼓足企业创新底气。

如今,北京中关村“1+5”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强创新力度,为多家企业带来“及时雨”。据公开内容显示,“1+5”系列政策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在北京市财政局大力支持下,对2017年以来实施的“1+4”资金政策进行全面修订。

据介绍,“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中,“1”是《关于推动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措施》,5是5个资金办法的统领性文件,与正在研究制定的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相衔接。

“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采用“普惠+精准”模式,指出五方面建设特点,包括支持方向更聚焦,支持力度更大;突出做强企业创新主体和科技园区建设目标;突出使用效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方式更多样,绩效管理更有效;突出“放管服”,为创新创业主体减负。围绕五个方向,实现力争覆盖创新主体成长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场景,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创新创业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支持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税收优惠等多项支持内容是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任务。先前的铺垫措施既保持了政策的连续稳定,又增强了创新性,激发创新创业主体的积极主动性。总的来说,通过政策红利增添市场信心,让企业聚精会神搞研发、图创新、谋发展,着力加快建设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高地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1+5”系列政策不仅呼应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更关乎企业的发展道路。一方面,政府通过提供精准资金服务,给予有效支持,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助力企业促研发、强内功。另一方面,良好的创研导向指引着一批企业向着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道路走去,形成国内技术原动力,减少重点核心技术产品引进,形成自给自足的国产化良性发展途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 财政资金 科技园区

来源:化工仪器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