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聚看点】自主创新“智”解难题

“谁能解决低温变换催化剂在高温应用的难题,谁就拿到了解决配套新工艺的金钥匙。”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化肥生产部党委书记孔晨晖说。

2006年,为满足生产需要,乌石化化肥生产部启动为期4年的扩能改造项目。2010年,化肥厂一合成装置开工后投入使用。

“国外厂商提供的新催化剂使用周期很短,9个月就要更换一次,效果不理想。”化肥生产部一合成车间主任马炜回忆。


(资料图片)

2011年,化肥生产部催化剂攻关团队对全国4家催化剂生产厂商展开调研,最终提出要在高温、高气比条件下使用低温变换催化剂,达到一氧化碳变换效果,实现对传统低温变换催化剂的颠覆性使用。

化肥生产部自主确定中试试验设计思路,形成了适合生产实际高温、高压、高气比条件的设计方案,同时完成试验装置的安装施工。研发团队踏上了一条自主创新、自行研制的摸索之路。

为了节约资金,研发小组从曾经的试验装置拆卸下合规的电加热器利旧使用,以实现催化剂升温效果,模拟出与实际生产相符的环境开展试验。在试验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每个月都要推出一次技改技措。

“最早的放空管线没有接到火炬排放口,存在环保风险。我们用1个月完成了改造。”化肥生产部机动科马小龙说,在面对设计想象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的情况时,团队不得不改造装置。

为了让团队协调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孔晨晖提出有问题共同解决、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风险共同担当的“三个共同”工作理念,大大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2年,在中试试验装置安装施工的关键时刻,一合成车间秦会敏因身体原因住院。秦会敏坚持在治疗的同时与厂家对接重要参数,配合团队做好各项试验。2014年,试验出现关键性成果,出口一氧化碳含量小于0.45,催化剂的整个持续时间达到3个月要求,国产催化剂试验获得初步成功。

2019年,化肥生产部对停工的催化剂进行技术保护性存储,并于2022年检修开工后继续使用。装置开工后各项运行参数正常。

数据显示,这一国产催化剂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用周期较进口催化剂延长了3倍,其成本还不到过去的2/3。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来源:中国石油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