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冷热不均 初创汽车科技公司迎来新机遇?

9月14日,港交所新闻发言人表示,港交所正研究在上市规则中新增一个章节,以满足产品商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的大型科技公司上市融资需求。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港交所正讨论大幅降低硬科技公司在港上市的营收门槛,计划一个新的18C章程方案,以让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公司符合上市条件。港交所最快可能于本月征求公众意见,并计划在年底前敲定该计划。

受新冠肺炎疫情、监管环境变化等的冲击,资本寒冬已经成为创投界共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不久前曾公开表示,目前市场上有20%的项目能接受比上一轮更低的价格融资。就连半导体、新能源这样的热门赛道,优秀公司的估值也比此前预期下降30%左右,而“腰部”以下的项目基本上融不到资。那港交所规则的改变,会给初创汽车科技公司融资带来新机遇吗?

融资冷热不均 芯片进入投融资上升期

纵观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制造等领域,自动驾驶细分领域可谓是资本扎堆最密集的赛道。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已经累计披露超60起。其中包括7笔10亿元及以上规模的大额融资,分别来自文远知行、嬴彻科技、纵目科技、所托瑞安、如祺出行、博泰车联网、芯擎科技,资本向头部企业聚集的趋势十分明显。

芯片领域融资热度也颇为高涨,地平线和芯擎科技在过去的两个月都拿到了新的投资。其中,芯擎科技也在半年内两度获得资本加持。芯擎科技在宣布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前,还于3月获得了一汽集团数亿元战略投资。航顺芯片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三次融资,分别是1月份的D轮融资(约10亿元)、4月的战略融资以及6月的E轮融资。

人工智能方面,6月肇观电子对外宣布,C轮融资已获得由工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管理人的上海工融科创基金数亿元领投。募集资金将用于全球市场开拓、大算力产品线拓展和高端人才引进,并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线人工智能视觉芯片企业。

智能制造领域,以工业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完成2.2亿元B轮融资。融资将继续聚焦研发创新,尤其是公司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等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重大发明专利的成果转化等,深化拓展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布局。

Oliver Wyman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认为,“资本寒冬”之下,企业的融资难易程度差异更大。如果没有特定场景的泛人工智能融资较难;大算力自动驾驶/通用GPU芯片和基础MCU芯片比较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智能制造虽是近期热点,企业融资良莠不齐、旱涝不均,而且对于企业而言,在场景落地、营收等方面也存在挑战;而自动驾驶虽然仍是资本“宠儿”,但融资热度在持续降温。

张君毅解释,自动驾驶小型初创企业早期融资比较容易,但是已经融资几十亿美元的企业,实际上已经没有被收购的机会,只有上市一条路。然而它们在美股上市障碍重重,A股尚未做好准备迎接此类企业,港股在港交所修改规则之前也不具备条件,因此,很多高估值的自动驾驶企业都面临着退出市场的压力,融资节奏比此前放缓了很多。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也认为,自动驾驶在资本市场的热度不如以往,原因在于,不少自动驾驶企业破产出局、估值下滑,因为技术进展没有达到预期,L3自动驾驶成为目前技术发展的瓶颈,Robotaxi进展也相对缓慢,投资热度也就随之下降。芯片是当下最热门的领域,因为美国对中国芯片采取“卡脖子”政策,但市场需求却巨大,因而投资热度也空前高涨。

此外,中国目前面临用工荒,年轻人不愿意到工厂上班,用工成本不断提升,同时5G技术持续推广普及,智能制造恰是5G应用的重要场景。在中国大力发展制造业,意欲打造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背景下,智能制造前景相当广阔,因而这一领域的投资将会进入上升期。

产业投资更受欢迎

产业变革推动汽车出行产业价值体系重塑,掀起汽车出行产业的创新浪潮,激发中国汽车出行产业投融资市场增长。新兴科技公司以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进化等方式抓住市场机会,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与加注。

在这一进程中,财务投资者与产业投资者,作为市场上的两大主力,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期记者通过与汽车领域初创企业的接触发现,它们更希望得到来自产业投资者的加注。

事实上,产业型投资机构已成为汽车行业“双碳”计划、“四化”发展的新推力。虽然产业型投资机构相较于传统老牌财务机构成立时间晚,但其在汽车产业链仍有不俗的投资成绩,部分机构可谓是重磅押注,聚仁投资、博池资本、和高资本均将超过50%的投资次数投向了汽车产业链。可见,这些机构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智能化和电动化赛道有着充足的信心。

张君毅认为,早期初创企业更愿意接受财务投资人的投资,原因在于财务投资人往往愿意给出更高的估值,并且不涉及企业“站队”问题,不会因为接受了某企业的投资而不便于为其他企业供货。但现在初创企业考虑更多的是与车企合作,有确定的场景供技术落地,双方协同研发更利于后期业务发展。

也就是说,初创企业不断涌现,但谁能最终存活下来,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拥有多少资金,还在于拥有多少具体的业务支撑其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产业投资人给予的业务支持,仅有估值和资金不足以令初创企业在市场站稳脚跟。产业投资人多数也是初创企业的客户,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市场环境更加严峻的时候更是如此。事实上,财务投资人也愿意跟随产业投资进行投资,更希望产业投资替他们做投资的项目判断。

的确,产业投资者不仅提供资金,还提供技术应用的场景,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往往是深度合作的关系。以北汽产投为例,其一直紧密围绕着北汽集团的战略严选投资标的,投资了大量的早期项目,以备行业兴起时能够为北汽所用,补齐北汽集团的技术短板,同时也保障汽车全行业的产业链安全。北汽产投通过投资,进一步与企业深度捆绑,使得很多被投企业的产品在北汽的整车产品上发挥价值。

港股新规创造更多可能

资本的活跃度直接反映了市场的热度,而港交所规则的变化则又将为资本市场注入一股活水。知情人士透露,具体条款为:非商业化公司在IPO时的市场估值要求将超过20亿美元,商业化公司的营收门槛为2亿~3亿港元,而不是目前的5亿港元,市场估值要求至少是10亿美元。

张翔解读,自动驾驶、芯片等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长,早期营收很少,却需要大量投入研发。如果将营收作为融资的前提,很多企业无法达到上市融资的条件,这不利于技术的创新。港交所规则的改变,相当于降低了这类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为企业发展注资,但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如果上述企业破发、失败、亏损,则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也会增大。

张君毅表示出同样的担心。2018年4月,港交所修订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15个月之后,大陆科创板开闸,利好创新药公司上市。两大新的出口催生了生物医药创业公司前所未有的IPO和融资潮。遗憾的是,造富之旅并没有转化为行业的持续繁荣。上市企业出现大面积破发,股票交易冷清。传导到一级市场,风险资本对生物医药创新项目的热度大减,走到后期的创新药公司,只能寻求打折上市。

“这样的前车之鉴,希望不要在芯片和自动驾驶企业身上重演。”张君毅说。

关键词: 初创汽车科技 自动驾驶汽车 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

来源: 中国汽车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