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欧绿色合作将成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亮点

中欧绿色合作将成为中欧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亮点和新引擎。面对新的形势,中欧双方应该坚持战略定力,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协同和经贸合作,积极应对挑战,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中欧贸易回顾与展望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中欧贸易回顾与展望”课题组

年来,受到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增速下降的影响,逆全球化思潮不断升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民粹主义有所抬头,既有的多边贸易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经济舞台和国际格局中的重要一极,都是多边贸易体系的受益者和支持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国和欧盟的总人口数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世界的40%,双边贸易占国际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外贸环境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欧洲市场将成为中国更重要的国际市场。相应地,由于国内市场狭小,欧盟各国经济表现出较高的外贸占比,更需要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因此,中国和欧盟贸易活动存在较强的互补,拥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对维护国际贸易体系有重要作用。

2020年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第17个年头,中国也首次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欧双边经贸合作进入新的阶段;同年9月中欧领导人决定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这表明中欧双方在通过绿色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更高水方面达成广泛共识。中欧绿色合作将成为中欧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亮点和新引擎。面对新的形势,中欧双方应该坚持战略定力,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协同和经贸合作,积极应对挑战,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一、中欧贸易的基本情况

(一)中欧贸易总体规模不断上升

年来,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总量持续上升,经贸联系更加紧密。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统计数据,中国与欧盟的进出口总额从2019年的42664.0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3511.84亿元,增幅达到25.43%,年均复合增长率接12%,占我国总贸易额比重从2019年的13.5%上升到13.7%。其中,出口额从2019年的25234.8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33483.41亿元,增幅达到32.69%,占我国出口总额从14.6%上升到15.41%;进口额从2019年的17429.2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0028.43亿元,增长幅度为14.91%,低于出口增长率,在我国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2.17%下降到11.5%。因此,我国对欧盟贸易顺差也从2019年的7805.5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454.98亿元,增长幅度达到72.38%,占我国顺差总额30%,该变化与中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疫政策和欧洲国家防疫品需求量上升有关。

图1 2019-2021年中国和欧盟进出口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

(二)中国与欧盟主要国家贸易活动稳中有进

从国别来看,中国与欧盟主要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均有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欧盟国家进出口总额中,排在前10位的国家分别为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比利时、爱尔兰、捷克、瑞典,其贸易总量占中欧贸易总量的82.6%。其中,德国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排在欧盟国家首位,占中欧贸易总量的28.39%。

图2 2019-2021年中国和欧盟主要国家进出口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

从出口和进口两方面来看,德国都占据着欧盟国家与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且与中国保持着长期贸易顺差。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成效显现,中德贸易逆差逐渐缩小。从进出口的匹配程度来看,荷兰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国和第五大进口国,两国之间贸易顺差最大。2021年,中荷两国贸易顺差达到5712.34亿元,占中欧贸易顺差总额的42%。爱尔兰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十大出口国和第四大进口国,年来两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21年,爱尔兰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中国与欧盟国家最大的顺差国。

图3 2019-2021年中国对欧盟主要国家出口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

图4 2019-2021年中国对欧盟主要国家进口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

(三)中欧贸易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从中欧进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来看,双方产品市场互补明显,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在出口方面,2021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量最大的产品为铁道机车和电力设备等产品,占总出口量的29%,相比2019年提高了12.55个百分点。其中铁道机车类产品占比从2019年的0.54%上升到2021年的16.2%,增长幅度最快。第二大类的出口产品为家具、服饰等轻工业产品,占比为25.8%,相比2019年下降了5.7个百分点。

在进口方面,中国从欧盟进口的第一大类产品为食品,占总进口量的31.57%,相比2019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在食品结构中,肉类进口量最大,从2019年17.14%上升到2021年22.8%。乳制品增长速度最快,从2019年的1.6%上升到2021年2.17%。而谷物类产品进口从5%下降到3.4%。食品进口结构的变化反映着中国粮食自给能力和居民消费水的提升。药品排在中国进口产品的第二位,进口比重从2019年的12.9%上升到18.7%,其他类型的产品进口比重均有所下降。

从进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来看,2021年中国是欧盟高科技产品进口的最大来源国,占高科技产品进口总额的38%,主要产品类型为电子通讯类产品。同时,中国是欧盟高科技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国,占科技产品进口量的12%。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正在不断上升。

二、中欧直接投资基本情况

(一)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情况相对稳定

根据2019-2021年中国在欧直接投资报告,2021年我国对欧直接投资额达106亿欧元,同比增长34.18%,增速较2020年有明显增长;但由于欧洲额外的投资审查所带来的阻力等问题,致使对欧投资仍低于2019年。从投资者类型来看,对欧投资主要来源于私人投资,国有企业投资额偏低。

图5 2019-2021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情况

投资类型来看,过去并购投资一直主导我国在欧的投资,但几年绿地投资快速增长,2021年达到33亿欧元,创历史新高,占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比2020年的水增长51%,是2019年的3倍。该增长是由汽车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产业发展所推动。

图6 2019-2021年我国对欧投资结构

国家分布情况看,比荷卢经济联盟(主要是荷兰)成为我国对欧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法国、德国和英国三大经济体合计占总量的39%,比2019年上升了4%,但投资总额下降了11.51亿欧元,主要是对英直接投资额从2019年的45.3亿欧元下降到2021年的21.2亿欧元。在国有企业对西班牙能源领域的投资推动下,对南欧的直接投资增长了36%。而东欧的投资在2020年因波兰的一项大型收购而强劲增长后出现减缓,逐渐趋于正常水

图7 2019-2021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国家分布

投资行业分布情况看,受益于以高瓴资本为代表的中企对消费行业的投资,中国对欧消费产品和服务行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迅速提升至35.85%。汽车行业投资占比在年保持相对稳定。与以往不同,大部分投资采取绿地项目的形式而不是直接收购;其中主要投资用于支持新能源产业,而不是传统的内燃机技术。尽管健康、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不大,但中国企业依然保持对该行业的关注,尤其是在医疗器材、生物制药等方面的投入保持稳中有进。以华为为代表的通信企业保持对北欧国家绿地项目的持续投资,直接投资额略有增加,但投资比例持续下降。

图8 2019-2021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二)欧盟各国对华投资更加集中

从欧洲对华投资的角度分析,德国、荷兰、英国和法国在过去三年中均占总投资价值的87%,其中德国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者,占均总数的40%。德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汽车行业,三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宝马和戴姆勒奔驰)以及化学品集团巴斯夫在中国的对外投资中一路领先。从2019年到2021年,仅这四家公司就贡献了欧洲对中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4%。这一方面得益于德国公司是中国市场的早期进入者;另一方面德国以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工程行业为主的产业模式对海外固定投资存在重大需求,这一需求恰好符合我国过去数十年的社会发展需要。

图9 2019-2021年欧洲主要国家对华投资比重

三、挑战、机遇与展望

(一)中欧贸易与投资面临的挑战

自2020年始,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部分非经贸分歧向经贸领域蔓延,使中欧经贸关系承受考验。

一是欧洲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剧。欧盟“战略自主”定义范围正逐步扩大,有演变成保护主义工具的趋势。随着商业政治化趋势的显现,跨大西洋关系回暖加大了全球经贸领域出现“二元对立”的风险,欧洲议会对中欧投资协定的“冻结”和对在欧中企持续扩大的投资审查等措施,严重挫伤了在欧中企的经营积极

二是中欧贸易与投资活动过于集中。欧洲对华投资主要集中于以德国为首的少数国家,在当前相对脆弱的国际环境和德国对华的消极态度的背景下,依赖于少数国家的经贸模式可能使得我国贸易与对外投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风险。

(二)中欧贸易与投资的新机遇

事实证明,在新冠疫情肆虐和大国竞争加剧的大变局中,中国与欧盟正在面临越来越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全球经贸格局演化和产业变革加剧,对中欧既蕴藏新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欧贸易发展的关键议题。

一是在稳固中德等传统贸易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以比荷卢为代表的新兴贸易市场。健全中欧合作机制,坚持在绿色经济和能源系统变革的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开放合作、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双边市场优势和技术创新互补能力;同时增强绿色市场准入的透明,突出中国和欧盟在全球绿色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二是充分挖掘数字经济、低碳产业和金融服务等中欧贸易的新增长点,充分发挥绿地投资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欧应继续深化在气候、科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和金融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开放的多边经贸环境。双方应充分发挥双方贸易互补优势,加强中欧经贸领域重大战略目标对接,加强信任,充分挖掘双边合作潜力,继续保持中欧货物贸易可持续发展。

三是充分利用我国产业门类齐全、消费市场庞大的优势,依托现有外贸合作台,引进外资企业,推动地区产业和外贸发展。同时,建立完善与在华外国商协会、外资企业常态化交流机制,进一步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积极解决外资企业在华营商便利等问题,实现外商投资稳步增长。

四是大力推动中欧在绿色生态领域的合作,以绿色可持续方式帮助经济走出困境。中欧双方互为最大经贸合作伙伴,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彰显了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中欧双方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动摇的决心,应以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为引领,实现经济和贸易复苏。

(三)展望

加强中欧双方互利合作应始终是中欧关系的主基调。面对脱钩断链等逆全球化倾向的挑战,中欧都应坚持双向开放,打破贸易壁垒的限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增进战略互信,加强务实合作,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发展中破解贸易难题,共同打造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欧经贸关系行稳致远。(执笔人:刘长庚 刘林志 王宇航)

关键词: 中欧绿色合作 中欧贸易 数字经济 新能源产业

来源: 中国汽车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