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讯!未雨绸缪积极应对能源市场新变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天然气市场,在欧洲严重危机面前无法做到独善其身,未来也有可能面临类似欧洲的供应短缺问题,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应对。

一是增强天然气储备,提升应对战争、冲突等长时间减停供应风险的能力。大力实施天然气储备工程,齐头并进加速推进地下储气库及沿海LNG储备基地建设,持续改善天然气供应的韧性和弹性,力争到2030年全国总储气能力接近1000亿立方米,在满足调峰应急需求基础上,还可满足进口气较长时间中断供应需求。

二是加快LNG接收站、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海陆互济、适度宽裕的战略通道。进一步完善通道布局,提升资源引进的弹性和灵活性。按照“相对集约、规模发展”原则,稳步推进沿海LNG接收站建设,构建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三大LNG接收站群,远期接收能力争取达到3亿吨左右。把握当前有利窗口期,加快推动俄远东管道建设,扩大已建中俄东线输气能力,布局新通道,满足市场新增需求并作为2035年后中亚、中缅管道长协到期后的接续资源。

三是多能互补保障能源安全,协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天然气方面,首先要持续推动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发展生物质制气、垃圾废弃物制气,多渠道多方式扩大国内资源供给,稳固天然气安全供应“压舱石”。其次,以推进“沙戈荒”及海上风光资源开发、打造国家清洁能源新高地为抓手,坚持油气与新能源并举,跨领域跨行业开放合作,促进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最后,推动建立天然气与电力联合保供机制,加强不同能源管理部门之间、不同领域能源企业之间沟通互动和数据共享。

四是统筹资源与市场,建立国际资源采购和国内销售长期合同机制。一方面,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在宏观层面统筹资源和市场,指导资源采购、优化资源来源,引导和推进主要资源进口企业签订中长期采购合同,稳定资源供给和价格预期。另一方面,借鉴煤炭行业保供经验,引导国内上游生产和供应企业与下游大用户签订中长期供销合同,争取民生和重点企业基本需求通过中长期合同覆盖,建立起产业链基于合同的联动保供机制。特别是燃气发电企业,通过签订一定量照付不议条款、价格动态调整的中长期供用气合同,既可避免短供、断供,稳定价格预期,也有利于统筹谋划气电与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五是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天然气安全治理能力。我国围绕天然气产业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多为部门性规章,缺乏基础性法律(如能源法、天然气法),法律层级不高,天然气保供以行政性手段为主。亟待完善法律法规以明确保供责任,促进国内增储上产、储存设施建设,资源引进和天然气高质量发展。因此,需要加快天然气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将安全运行和保供稳价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相关各方在天然气安全供应、应急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加强履约监管。

关键词: 未雨绸缪

来源:中国石油报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