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建国家级海洋牧场 实现“蓝色低碳”“三效合一”

传统海水养殖是我国农耕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对沿海区域来说,海水养殖是支撑一个家庭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柱。然而,社会、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渔业产业规模扩大增大的同时带了不少环境问题。局部水域环境恶化、养殖病害严重等问题日趋严重,传统海水养殖业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现代需求。

可持续发展观提出后,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同时兼顾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建设,这也督促传统海水养殖行业寻找转型路径,推动产业升级,海洋牧场就是一个重要方向。

近日,一则好消息传来:深圳国家级海洋牧场将于2022年底开建。自2017年12月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启动创建申报以来,环评、备案等各项前期历时4年。工作已基本就绪,预计今年底将在大鹏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用海面积7.48平方公里。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范围内,通过规模、系统管理,依靠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养殖的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在海洋上实现有计划、有目的的饲养活动。与传统海洋养殖业不同,海洋牧场以保持养殖水体的基本生态平衡为根本,同时发展海洋经济

就像在地面上的畜牧养殖业,海洋牧场需要一定植被,供给海洋生物。其主要由人工礁、海藻床、海底森林组成。

人工干预,科学利用海域空间,在适合育种的海域集聚鱼类、虾、壳、藻类等海洋生物,构成小型生态系统,食物链多重滤食,最终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养殖零用药。该种养殖模式有利于形成产业与环境的生态耦合,提升海域生产力,建立生态化、良种化、工程化、高质化的渔业生产与管理模式,既能养护生物资源,又能修复生态环境。

相比其他海域的海洋牧场,深圳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养护”特色明显。是以珊瑚为主题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通过投放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养护渔业资源等措施,修复珊瑚、黑鲷、石斑鱼、海鳗、曼氏无针乌贼等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渔场环境,增殖渔业种群资源,维系生物多样性。

目前,大鹏湾已累计养护人工礁盘28座、珊瑚1万余株;增殖放流,每年汇入大批量鱼虾苗,湾内鱼类、甲壳类、头足类、贝类等游泳生物超过190种,藻类等浮游植物超过130种,蜂巢珊瑚、角蜂巢珊瑚、陀螺珊瑚、滨珊瑚等珊瑚超过60种,重点珊瑚分布区活珊瑚覆盖率达到50%。

海洋牧场的在我国东南沿海多个海域进展迅速。山东省于2021年发布《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国家标准,并于今年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海南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迎来3.5万尾鱼苗;江苏第三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获批······“蓝色低碳”正在行动,海洋牧场不仅满足海洋产品需求,还缓解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伏季休渔休渔季资源衰退的问题,实现生态、社会效益、经济“三效合一”。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环球财经、知乎、东方网等)

关键词: 海洋牧场 生态环境 海水养殖

来源:化工仪器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